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农村教育、教育社会学
办公电话:0431-85098173
办公地点:田家炳教育书院430室

个人简历

李涛,四川绵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会刊、国际学术集刊《中国农村教育评论》副主编兼执行主编,主编《共同富裕与教育反贫困》《共同富裕与乡村教育振兴》等,任多家SSCI和CSSCI刊物评审专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广西钦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四川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局长助理(挂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兼人才部部长。 现主要从事农村教育社会学研究,将视角聚焦于“底层社会与乡村教育”,曾20余次深入到中国西部10余个省市区若干偏远村落展开系统的大样本定量调查,在四川和广西田野点展开过总计长达三年的深度田野驻村调查和定性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弱势贫困儿童阶层再生产发生的日常机制和干预研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查和改进研究、社会分层与不平等、教育政治与法律、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等领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等项目10余项,以独立或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Hommes & Migrations”(法)、《教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期刊报刊,20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高等教育》《社会学文摘》《教育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邀请,领衔的课题组2018年至今连续每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受邀在《中国青年报》开设专栏,连载发布“乡村教育田野深描”“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中国子代田野调查”系列研究报告,产生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被多家权威主流媒介评为“触目惊心”,受到《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关注,受邀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作此系列研究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专报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受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等部门函件邀请多次参与重要政策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社会兼职

  •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 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
  •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副主编、执行主编
  • 《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年度报告》副主编
  • 《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副主编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获奖情况

  •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
    吉林省第十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年,中国社会学会)
    吉林省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
    吉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
    长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2022年)
    长春市第六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2014年)
    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200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201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首届和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2年、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2013年,宝钢教育基金会)
    全国首届青年理论创新征文二等奖(2015年,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全国第二届青年理论创新征文三等奖(2017年,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2015年,《中国教育报》)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优秀成果奖"(2019年,联校论文奖组委会)

教学信息

  • 本科生:《教育社会学》《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生:《教育:知识、权力与社会》《农村教育政治学》《农村教育法律专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知识谱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23年
  • 2.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产闲置状况调查及处置策略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2021年
  • 3. 当前中国西部乡村小规模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改进研究(万人计划),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教育部其他司局,2019年
  • 4.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校内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团队,2017年
  • 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中西部底层孩子们阶层再生产发生的日常机制及策略干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2015年
  • 6. 县域内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与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2012年
  • 专著:
  • 1.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六辑):以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 2. 共同富裕与乡村教育振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 3.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五辑)促进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 4. 共同富裕与教育反贫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 5.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四辑)农村教育:文化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 6.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 7. 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 8. 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 9. 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 10.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作为弱者的儿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 11. 中国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
  • 论文:
  • 1. 灵活就业在高校应届毕业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
  • 2.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 3.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多维测算与分解,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 4. 2022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2023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
  • 5. 县域教育“双减”的公共生态及优化路径,探索与争鸣,2022年
  • 6.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调查报告,复旦教育论坛,2022年
  • 7. 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为学校教育赋能,江苏教育,2022年
  • 8. 中国高校农村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基于2021年和2020年两轮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 9. 2021年疫情背景下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何变化?——一项基于2021年和2020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
  • 10. 2021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
  • 11. 如何让更多乡村“大先生”扎根泥土、助力振兴——中国乡村教师调查报告,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
  • 12. 迈向强国之路的中国教育评价改革,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
  • 13. 中国农村教育的概念实质及未来特征,探索与争鸣,2021年
  • 14. 孩子用手机如何“拿得起放得下”——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现状与干预措施调查,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
  • 15. “十四五”时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教育扶贫战略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
  • 16. 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社会蓝皮书--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年
  • 17. 疫情前后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期待变化了吗,中国青年报,2020年
  • 18. 疫情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现状调查,中国青年报,2020年
  • 19. 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
  • 20. 农村校舍闲置难题破解:思路与策略,教育研究,2020年
  • 21. 网络游戏为何流行于乡童世界——中国西部底层乡校再生产的日常研究,探索与争鸣,2020年
  • 22. 2019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年
  • 23. 中国城镇化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
  • 24. 2018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2019年社会蓝皮书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年
  • 25. 中国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变迁,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2018年
  • 26. “文字”:下乡、上移与留乡——一个中国西部农业县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百年变迁,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年
  • 27. 2017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
  • 28. 座次、身份认同与职业选择——中国西部底层乡校再生产的日常研究,社会科学,2017年
  • 29. 直面压力:不同学历者的需求与选择,光明日报,2017年
  • 30. 农村寄宿学校的关爱体系,芳草,2017年
  • 31. 底层村落中的“读书无用论”,芳草,2017年
  • 32. 农村寄宿学校的痛与乐,芳草,2017年
  • 33. 中国留守儿童:“惩戒术”与“关爱体系”——西部底层乡校再生产发生的日常研究,探索与争鸣,2017年
  • 34. 以多重逻辑调整村校布局,人民日报,2016年
  • 35.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核心困难是什么?,改革内参,2016年
  • 36. Migrer ou rester au village. Une génération d’enfants dans I’ombre du miracle économique chinois,Hommes & Migrations,2016年
  • 37.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向的理论难题,探索与争鸣,2016年
  • 38. 隐性辍学背后:从“间接惩戒”到“故意无视”——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中国子代(三),中国青年报,2016年
  • 39. 农村寄宿学校“惩戒术”探秘——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中国子代(二),中国青年报,2016年
  • 40. 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中国子代(一):提前学会在未来世界工厂的生存逻辑,中国青年报,2016年
  • 41. 中国乡村教育的社会学解释:“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年
  • 42. 底层的“少年们”:对底层再生产机制的一项观察,东方早报,2016年
  • 43. 中国西部大县农村教育治理新危机,改革内参,2016年
  • 44. 底层的“少年们”:中国西部乡校阶层再生产的隐性预演,社会科学,2016年
  • 45.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⑩”西部农村教育治理新困局——“中心校”管理模式调查,中国青年报,2016年
  • 46. 重新理解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中国教育报,2015年
  • 47.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⑨”农村教育何日重获话语权,中国青年报,2015年
  • 48. 乡村“古惑仔”的日常江湖,新周刊,2015年
  • 49. 别让新“读书无用论”撕裂乡土中国——对中国西部一个偏远村落的实证调查,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年
  • 50. 乡村教育需要留住精神之根,人民日报,2015年
  • 51.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⑧”底层教育梦:先天不足 后天亏损,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2.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⑦”政策误区让农村教师岗位成过渡,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3.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⑥”撤点并校如何在执行中走样——一个西部农业县教育布局调整的30年,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4.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⑤”乡村底层瞧不上“就近入学”,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5. “民工预备培训学校”: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内参,2015年
  • 56.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④”底层乡校:回不了的乡 入不了的城,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7.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③”乡间底层孩子的日常抗争——“反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8.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②”探秘乡间底层孩子的日常“江湖”,中国青年报,2015年
  • 59. “乡村教育田野深描①”别让新“读书无用论”撕裂乡土中国——对中国西部一个偏远村落的实证调查,中国青年报,2015年
  • 60. 从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视角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改革内参,2015年
  • 61. 理解“文字上移”?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观察,中国农村教育——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2015年
  • 62. 读书无用”在乡村蔓延的背后,大众日报,2015年
  • 63. 离土中国与村落教育,大众日报,2015年
  • 64. “乡土中国”中的新“读书无用论”——基于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雍村调查,探索与争鸣,2015年
  • 65. “文字”何以“上移”?——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观察,人文杂志,2015年
  • 66. 虎妈式焦虑如何破解,环球时报,2015年
  • 67. 中国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转型——“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社会学观察,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
  • 68. 青年易被错贴“崇洋媚外”标签,环球时报,2015年
  • 69. 中国“大师”的窄化和泛化,北京日报,2015年
  • 70. 传播孝文化别止于跪拜,中国教育报,2015年
  • 71. 血友病人学籍之争需制度破题,中国教育报,2014年
  • 72. 勿给“90后”乱贴标签,环球时报,2014年
  • 73. 村小调整要从重效率转向顾个体,中国教育报,2014年
  • 74. 对学校的抱怨能否变成支持的力量,中国教育报,2014年
  • 75. 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中国教育报,2014年
  • 76. “90后”研究:误区与反思,大众日报,2014年
  • 77. 让乡村教师职业“香”起来,光明日报,2014年
  • 78. 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中国教育报,2014年
  • 79. 对北大学生偷窃莫做标签式解读,中国教育报,2014年
  • 80. 靠什么捍卫“校长实名推荐权”,中国教育报,2014年
  • 81. 乡村教育路在何方,大众日报,2014年
  • 82. 乡村教育的出路不是简单“回归乡土”,中国教育报,2014年
  • 83. 作为“庶民研究”传统的元概念:理解葛兰西的“subaitern”,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
  • 84. 异地高考需直面新困局中深层焦点,中国教育报,2014年
  • 85. 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三重核心命题,中国教育报,2014年
  • 86. 中国“异地高考”政策开放的深层困局,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
  • 87. “中国梦”的真正形塑:转向“底层”关怀的思想逻辑与理论表达,人文杂志,2013年
  • 88. 中国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后亟待预防的三重风险,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
  • 89. 再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中的几项议题——兼对韩彩英教授、庞晓光副教授的回应,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
  • 90.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
  • 91. 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难题——2011年“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农村教育评论,2013年
  • 92. 中国城乡底层教育公正的政策研究: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
  • 93. 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文本,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
  • 94.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2年
  • 95. 被“惩戒”的假日与被“规训”的幸福,社会科学报,2012年
  • 96. 高校学术评价不宜简单采用“代表作”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 97. 民众为何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
  • 98. 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向导”的提出——对庞晓光、彭卫民、黄涛的答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 99. 民众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社会科学报,2012年
  • 100. 底层中国的教育公正——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公共政策研究,战略与管理,2012年
  • 101. 推进“三位一体”保护未成年人,社会科学报,2012年
  • 102. 教育政策设计需升级换代,社会科学报,2012年
  • 103.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
  • 104. 中国语境下的“大师”追问:一个批判性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年
  • 105. 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对李醒民教授“学术中心论”的质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 106. 归去来兮?:匿影缠绕中的现代政治哲学,经典中的法理,2012年
  • 107.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雪峰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学术界,2012年
  • 108. 国际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脉络、治理模式与决策参考,江淮论坛,2012年
  • 109. 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学者担当,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0. 哲学社会科学界“走转改”要避免“追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1. 再论“近日中国维和出不了大师”是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2. 高度学科化有碍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3. “大师”的衰落:近日渐行渐远的中国“传说”——寻找穿透“屏蔽社会”的“思想望远镜”,学术界,2011年
  • 114. “重庆模式”:民生导向的底层政治学实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5. 流动的音符还是游弋的病毒?城市资本文化建构中的底层知识青年,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
  • 116. 今日中国为何换上“大师臆想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7. 学术资本主义:一场被资本意淫的政治狂欢,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
  • 118.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19. 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什么?改革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 120. 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什么?改革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 121. “休闲”远离真实人性,社会科学报,2011年
  • 122. “重庆模式”的思想性格:底层政治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理论与改革,2011年
  • 123. 资本霸权的话语逻辑:从政治文化到大众文化——让•鲍德里亚哲学思想中的文化批判,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
  • 124. 保卫中国教育的古典风范:“有作为”与“不越界”,今日教育,2011年
  • 125. 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全景透析:从历史到现状,江淮论坛,2011年
  • 126. 晚期资本主义从“物”的世界到“符号”帝国单向度建构的政治逻辑—— 让•鲍德里亚消费意识形态的哲学批判,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
  • 127. 现代“休闲”神话的政治哲学编织——让•鲍德里亚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思想的一个截面,南都学刊,2011年
  • 128. 身体、消费与性:“救赎物品”与“谋杀政治”——拾掇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中的一个思想碎片,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
  • 129. 政治哲学的当代路径:走向古典的现代?——评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
  • 130. 怎么看教育公平?,思考与运用,2010年
  • 131. 教育发展的符码政治哲学批判——“超真实”构境中的草根浪漫主义公正与自由,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
  • 132. 教育公共治理的制度运行规约:竞争到合作?——与孟繁华教授商榷,法论,2010年
  • 133.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教育公共治理——法理国家视阈中的政治哲学诠释与批判,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
  • 134. 现代性教育的沉疴:批判哲学构境中的诊疗,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
  • 135. 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与乌托邦—— 一个“生存论教育公平观”的哲学批判框架,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
  • 136. 执政党“治政”制度化与合法性社会化理论探究,天宪,2009年
  • 137. 教育公共治理:什么公共?什么治理?——结构转型与法理维度的探索,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
  • 138.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教育公平治理体系——方法论新范式:统筹教育论纲,江淮论坛,2009年
  • 139.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治理:农民视角下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和成都若干乡镇调研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
  • 140. 教育公共治理若干问题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
  • 141. “中国语境”的教育公平核心新治理:一个“统筹教育论”的批判-诠释框架,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
  • 142. 公平的基点:中国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路径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 143.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与农民主体性的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
  • 144. 教育核心聚点论与二元教育统筹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
  • 145. 论党的四代领导人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的演进,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
  • 146. 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
  • 147. 农民主体地位重建——“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西部论坛,2008年
  • 148. 关于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
  • 149. 家庭教育异化对转型期基础教育本质的裂变,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
  • 150. 均衡城乡资源 凸显统筹特色——对重庆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
  • 151. 政治理论的合目的性与思想政治工作实体和谐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 152. 政治价值的合法性与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广义和谐论,宁夏党校学报,2005年

其它信息

    1.2018年4月21-23日,受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邀请参与2018年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作为主旨演讲嘉宾报告题目为:“Rural Schools in China: Culture and Society” 2.2018年6月27日,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邀请参与“现代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非十六国论坛”,做主旨报告题目为:“Rural Children in Urbanization” 3. 2016年11月11日,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邀请,做学术讲座《重新理解留守儿童——底层乡校再生产的日常微观发生机制研究》 4. 2016年12月24-26日,受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邀请,参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研讨会,作为主旨演讲嘉宾报告题目为:《新型城镇化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 5.2013年12月11日,受邀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政策、组织和规则——中国西部农业县的教育政治学》 6.2015年10月8日,受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邀请为博士研究生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社会科学:理论思维、研究方法与文本写作》 7.2016年6月13日,受邀首都师范大学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农村寄宿学校中的中国子代》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