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瑶
东北师范大学
个人简历
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学习经历 2007-2010年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1999-2002年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硕士 1995-1999年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2-2007 暨南大学出版社海外华文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编辑 2010年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师 2010.8-2010.9 韩国京畿道外国语教育研修院汉语培训教师 2015.3-2016.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主要科研(学术)成果 一、论文 [1]《“第三空间”视角下的文化传播策略》,《传媒》,2020(5)下。(独撰,CSSCI) [2]《拟态环境视角下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思考》,《出版广角》,2018(21)。(独撰,CSSCI) [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汉语教学模式探析》,《东北师大学报》,2018(6)。(独撰,CSSCI) [4]《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的“文化违和”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科技与出版》,2017(8),(第一作者,CSSCI,《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全文转载) [5]《副词“也”的反预期功能》,《东北师大学报》,2015(2)。(独撰,CSSCI) [6]《副词“也”主观性的认知解释》,《东北师大学报》,2012(2)。(独撰,CSSCI) [7]《关联副词“也”多义性的认知解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3)。(独撰,CSSCI) [8]《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异指定语的意义建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独撰,CSSCI) [9]《“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观化视角》,《语文研究》2010(2)。(第一作者,CSSCI) [10]《“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东北师大学报》2009(3)。(第一作者,CSSCI) [11]《东南亚华文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深圳大学学报》2006(4)。(第二作者,CSSCI) [12]《多元化视角下的海外华文教育图书出版》,《出版发行研究》2006(6)。(独撰,CSSCI) 二、主持与参与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汉语国际教学的负面评价副词立场表达研究》(2018),主持。 [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单音节副词元话语功能研究》(2012),主持。 [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元话语功能研究》(2012),主持。 [4]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元话汉语功能研究》(2011),主持。 [5]国家语委重点课题《面向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语法语篇规范研制》,参与。 [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副+名”现象的综合研究》,参与。 三、专著 [1]《现代汉语副词“也”的认知与功能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年。 [2]《汉语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四、获奖 [1]《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的“文化违和”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获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副词“也”的反预期功能》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3]《“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观化视角》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4]《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