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经典翻译与传播;语言接触与演变;英汉修辞与文体
办公电话:+86-0431-85689379
办公地点:本部校区外语楼415室

个人简历

我出生在辽宁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用“穷乡僻壤”来描绘我的家乡是最贴切不过了,那里十年九旱,山下仅有的一条小河也干枯了。然而,家乡仍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树间飞鸟鸣,田边青草绿;花儿醉小巷,松涛起山坳。劲风吹襟袖,心中荡狂澜;诗文三千成,寄思在远方。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朴素的民风塑造了我的品格。 三十年前,作为一个青年学子,带着梦想与期盼,走进了沈阳师范学院的大门,坐在了外国语言文学系的教室里,接受了恩师们的培养和教育。沈阳师院求学四载,深感学海无涯,书山路遥。沈师有个拥书百城的图书馆,我每日徜徉于书海,杂学博识,全然无目标可言,而这却让我受益匪浅。 毕业后,我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始终坚持以德为本,教书育人,以才为介,解惑授业。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较圆满地履行了职责,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和同行的认可。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6年9月,荣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2003年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2010年7月,被作为“人才”引进到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2012年12月,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2016年10月,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7年10月,被选聘为“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年学者”。2020年1月,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 主持完成或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培育项目一项。现已发表CSSCI来源期刊以上级别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及教材与工具书四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典翻译与传播,语言接触与演变,英汉修辞与文体。目前,在“经典翻译与传播,语言接触与演变”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在“英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招收学术硕士研究生,在“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方向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英语语言史,英汉修辞与翻译”等领域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常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勉,平生有二愿:持淡泊之志治学,著书立说创一家之言;怀报国之心教书,传道育人成万千良才。 一、主要学习经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沈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4年8月,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培训班学习。 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吉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00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和科技司联合举办的大学英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吉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加拿大布洛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 二、主要工作经历 1992年7月至2000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外语系任教。1995年9月,破格晋升为讲师;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9月,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部主任。 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吉林大学外语教育学院任教,历任大学英语第四教研室主任,研究生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2006年9月,晋升为教授,并开始招收培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0年7月起,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教授(2014年12月晋升为三级),博士生导师。2013年6月起,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 2016年10月,创建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史研究中心,并开始担任该中心主任。(中心网址:http://rcelh.nenu.edu.cn/,该中心于2018年1月被设立为“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8年1月起,任外语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2021年4月起,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教务委员会主任。 三、主要社会兼职 1. 吉林省翻译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23年 2. 吉林省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年 3.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2022年 4.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年 5.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理事,2021年 6. 吉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 7. 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2019年 四、主要荣誉称号、人才奖励 1. 2020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 2. 2017年,选聘为“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年学者”。 3. 2016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4. 2012年,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 5. 2003年,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 6. 1996年,荣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 7. 1993年至1996年,先后4次被评为吉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五、主要科研成果获奖 1. 2020年,学术专著《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 2. 2014年,学术专著《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2013年,学术专著《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 4. 2012年,学术论文《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获吉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六、主要教研成果获奖 1. 2021年,研究生课程“英语语言史”被评为吉林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 2005年,教研成果“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 七、教育教学情况 1. 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经典翻译与传播 2.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学术硕士:英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 3. 博士后合作研究方向: 经典翻译与传播,英汉修辞与翻译 4. 主讲的主要课程: 博士生:语言学前沿专题研究,语言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名著研讨与论文研习 硕士生:语言学导论,英汉修辞与翻译,英语语言史专题研究 本科生:英语语言史,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经典文献研读 八、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易经》英译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3年 2. 英语十四行诗的艺术传承与历史演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年 3. 英美语言政策与英语全球化历史进程研究—我国语言文化推广的借鉴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培育项目,2015年 4.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013年 5. 西方文学观进入现代中国后与本土化观念的融合与再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2012年 6. 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09年 九、主持的主要教研项目 1. 翻译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2年 2. “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0年 3. 英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 十、学术译著 1. Selected Treatises on Chinese Legal History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Amazon Publishing,2024 2. Select Chinese Haikus from Modern China and their Refined Translations,Amazon Publishing,2024 十一、学术专著 1. 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2.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基督教情结,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商务印书馆,2018年 4. 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十二、主要教材及工具书 1. 中国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教师用书及学生用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中国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四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中学生常用英语习语用法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大学英语词汇多功能词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十三、主要论文 1. Dissecting The Analects: an NLP-based exploration of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English translations,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4 2. “感受意”的体认生成路径及其话语表征探析,当代外语研究,2023 3. 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文艺争鸣,2023 4. 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易经》英译本为例,现代情报,2023年 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chronic Trend of Dependency Distance Minimization in Magazines and News,Plos ONE,2023 6.《论语》英译及海外传播管窥——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国际中文教育研究,2022年 7. “同文三馆”与晚清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当代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 8. Inclusion or exclusion Language ideology and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ies in Pakistan,European Journal of Language Policy,2022 9. Exploring E-Commerce Product Experience Based on Fusion Sentiment Analysis Method:The Case of Tao Te Ching Online Reviews on Amazon,IEEE Access,2022 10.《道德经》英译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研究——基于核心概念“道”英译的统计与分析,语言与翻译,2022 11. A semantic similarity analysis of multipl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 Based on a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lgorithm,Language Sciences,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 12. 基于扎根理论的英语学界重译《周易》动因研究,语言与翻译,2021年 13. 心智哲学视域下译者意向性的表征研究——以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为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 14. 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外语学刊,2019年 15. 基于话语分析的联合国生态观念管窥——以《世界经济社会概览》中涉及气候变化的表述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 16. 晚清时期传教士活动与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 17. 战后美国对前殖民地国家的语言渗透——以福特基金会在印度的语言推广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18. 近现代中英语言接触与汉语词汇借用,外语学刊,2016年 19. 英语语言推广的权力之争——20世纪以来英美海外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20. 语言变体与文化身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21. 历史认知与文学建构——以“慰安妇”题材小说群像为切入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22. 20世纪80年代“欧美文学热”现象探析,文艺争鸣,2017年 23. 精神的囚禁与解脱——论库切小说《耻》中的生存异化,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 24. 从“预言家”到“诅咒者”——多丽丝•莱辛的理想主义,外语学刊,2016年 25. 多丽丝•莱辛笔下南非英裔白人的丛林情结,文艺争鸣,2016年 26.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狗与她眼中的西方文明,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 27. 多丽丝•莱辛的历史观和她的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 28. “绊脚石”抑或“绊脚石”——美国移民题材小说中的母国文化与移民认同类型建构,文艺争鸣,2015年 29. 从教育角度探析赛珍珠文化价值的形成,外语学刊,2015年 30. 离散•流散•飞散——美国移民题材小说的边缘书写与主题嬗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31. 跨越四面楚歌中的危机——《金色笔记》中安娜精神崩溃的原因分析,外语学刊,2015年 32. 全球化语境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33. 多丽丝•莱辛的跨文化经历及其创作中的流散情结,东疆学刊,2013年 34. 在“神秘与诗”的探寻中挖掘现实之核——怀特小说《人树》中的信仰叩问(AHCI),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 35. 非洲经历与莱辛的文学创作,学术交流,2013年 36. 拟达之谜的破解与历史性的诠释——奈保尔的《抵达之谜》中的“空间”内涵研究,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37. 客观审视,理性批判——赛珍珠的文化价值观研究,文艺争鸣,2013年 38. 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超越创伤的书写,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39. 异质的文化,不同的意象——意象主义诗学中意象的内涵及其本质,文艺争鸣,2011年 40. 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文学评论,2011年 41. 现代性语境下创伤体验的文化解读,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 42. 福柯“异托邦”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 43. 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精神探索——弗罗斯特《补墙》中的隐喻探幽(ISSHP),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44. 文学话语书写与相对性的认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45. 济慈之“忘”与道家之“忘”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46. 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美、真、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47. 人文理性与和谐构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48. 语用学视角下的诗歌解码——以济慈的《秋颂》为例,求是学刊,2006年 49. 注视:济慈的莎评范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50. 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北方论丛,2006年 51. 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52. 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北方论丛,2005年 53. “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54. 沉浮于自由、爱与美的炼狱——雪莱与徐志摩比较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

社会兼职

  • 1. 吉林省翻译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23年
  • 2. 吉林省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年
  • 3.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2022年
  • 4.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年
  • 5.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理事,2021年
  • 6. 吉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
  • 7. 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2019年

获奖情况

  • 一、荣誉称号、人才奖励:
          1. 2020年1月,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
          2. 2017年10月,被选聘为“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年学者”。
          3. 2016年10月,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4. 2012年12月,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
          5. 2003年10月,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
          6. 1996年9月,荣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
          7. 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先后4次被评为吉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二、主要科研成果获奖:
          1. 2020年7月,学术专著《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
          2. 2014年6月,学术专著《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2013年5月,学术专著《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
          4. 2012年12月,学术论文《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获吉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主要教研成果获奖:
          1. 2021年,研究生课程“英语语言史”被评为吉林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 2005年5月,教研成果“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

教学信息

  • 1. 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经典翻译与传播
    2.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学术硕士:英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
    3. 博士后合作研究方向:
               经典翻译与传播,英汉修辞与翻译
    4. 主讲的主要课程:
               博士生:语言学前沿专题研究,语言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名著研讨与论文研习
               硕士生:语言学导论,英汉修辞与翻译,英语语言史专题研究
               本科生:英语语言史,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经典文献研读

科研信息

  • 一、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易经》英译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3年
          2. 英语十四行诗的艺术传承与历史演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年
          3. 英美语言政策与英语全球化历史进程研究—我国语言文化推广的借鉴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培育项目,2015年
          4.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013年
          5. 西方文学观进入现代中国后与本土化观念的融合与再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2012年
          6. 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09年
    
    二、主持的主要教研项目:
          1. 翻译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2年
          2. “语言学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0年
          3. 英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
    
    三、学术译著:
          1. Selected Treatises on Chinese Legal History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Amazon Publishing,2024 
          2. Select Chinese Haikus from Modern China and their Refined Translations,Amazon Publishing,2024
    
    四、学术专著:
          1. 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2.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基督教情结,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商务印书馆,2018年
          4. 跨文化作家笔下的现代性书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五、主要教材及工具书:
          1. 中国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教师用书及学生用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中国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四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中学生常用英语习语用法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大学英语词汇多功能词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六、主要论文:
         1. Dissecting The Analects: an NLP-based exploration of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English translations,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4
         2. “感受意”的体认生成路径及其话语表征探析,当代外语研究,2023
         3. 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文艺争鸣,2023
         4. 中华哲学典籍海外读者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易经》英译本为例,现代情报,2023年
         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chronic Trend of Dependency Distance Minimization in Magazines and News,Plos ONE,2023
         6.《论语》英译及海外传播管窥——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国际中文教育研究,2022年
         7. “同文三馆”与晚清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当代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
         8. Inclusion or exclusion Language ideology and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ies in Pakistan,European Journal of Language Policy,2022
         9. Exploring E-Commerce Product Experience Based on Fusion Sentiment Analysis Method:The Case of Tao Te Ching Online Reviews on Amazon,IEEE Access,2022
         10.《道德经》英译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研究——基于核心概念“道”英译的统计与分析,语言与翻译,2022
         11. A semantic similarity analysis of multipl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 Based on a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lgorithm,Language Sciences,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
         12. 基于扎根理论的英语学界重译《周易》动因研究,语言与翻译,2021年
         13. 心智哲学视域下译者意向性的表征研究——以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为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
         14. 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外语学刊,2019年
         15. 基于话语分析的联合国生态观念管窥——以《世界经济社会概览》中涉及气候变化的表述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
         16. 晚清时期传教士活动与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
         17. 战后美国对前殖民地国家的语言渗透——以福特基金会在印度的语言推广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18. 近现代中英语言接触与汉语词汇借用,外语学刊,2016年  
         19. 英语语言推广的权力之争——20世纪以来英美海外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20. 语言变体与文化身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21. 历史认知与文学建构——以“慰安妇”题材小说群像为切入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22. 20世纪80年代“欧美文学热”现象探析,文艺争鸣,2017年  
         23. 精神的囚禁与解脱——论库切小说《耻》中的生存异化,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  
         24. 从“预言家”到“诅咒者”——多丽丝•莱辛的理想主义,外语学刊,2016年
         25. 多丽丝•莱辛笔下南非英裔白人的丛林情结,文艺争鸣,2016年 
         26.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狗与她眼中的西方文明,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  
         27. 多丽丝•莱辛的历史观和她的文学创作,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  
         28. “绊脚石”抑或“绊脚石”——美国移民题材小说中的母国文化与移民认同类型建构,文艺争鸣,2015年 
         29. 从教育角度探析赛珍珠文化价值的形成,外语学刊,2015年  
         30. 离散•流散•飞散——美国移民题材小说的边缘书写与主题嬗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31. 跨越四面楚歌中的危机——《金色笔记》中安娜精神崩溃的原因分析,外语学刊,2015年
         32. 全球化语境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33. 多丽丝•莱辛的跨文化经历及其创作中的流散情结,东疆学刊,2013年
         34. 在“神秘与诗”的探寻中挖掘现实之核——怀特小说《人树》中的信仰叩问(AHCI),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
         35. 非洲经历与莱辛的文学创作,学术交流,2013年
         36. 拟达之谜的破解与历史性的诠释——奈保尔的《抵达之谜》中的“空间”内涵研究,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37. 客观审视,理性批判——赛珍珠的文化价值观研究,文艺争鸣,2013年
         38. 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超越创伤的书写,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39. 异质的文化,不同的意象——意象主义诗学中意象的内涵及其本质,文艺争鸣,2011年
         40. 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文学评论,2011年
         41. 现代性语境下创伤体验的文化解读,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
         42. 福柯“异托邦”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
         43. 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精神探索——弗罗斯特《补墙》中的隐喻探幽(ISSHP),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44. 文学话语书写与相对性的认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45. 济慈之“忘”与道家之“忘”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46. 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美、真、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47. 人文理性与和谐构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48. 语用学视角下的诗歌解码——以济慈的《秋颂》为例,求是学刊,2006年
         49. 注视:济慈的莎评范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50. 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北方论丛,2006年
         51. 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52. 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北方论丛,2005年
         53. “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54. 沉浮于自由、爱与美的炼狱——雪莱与徐志摩比较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

其它信息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