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 85099670
办公地点:本部外语学院楼509

个人简历

刘永兵,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吉林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30年。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如Language and Education、Discourse、Asia-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等)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新加坡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 1970年代初在吉林省镇赉县坦途马场作知青务农; 80年代初在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90年代初在原吉林工业大学外语系评聘为教授并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 本世纪初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语言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应用语言学前沿专题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必修)
  • 外语研究方法
  •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证研究
  • 学术论文写作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 社会语言学
  • 语篇分析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 应用语言学前沿专题研讨
  •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通选
  • 博士-应用语言学前沿专题研讨
  •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
  • 应用语言学
  • 应用语言学7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中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发展的系统性和差异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12年
  • 2. 教:英语师范教育,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
  • 3.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全方位多因素系统研究(重大),校内行动计划建设项目,2007年
  • 4. 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多因素系统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
  • 专著:
  • 1. 二语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现象的多维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 2. 中学生应语言能力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 3. 双语教育背景下的语言与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4. 研修反思提升——厦门市第二期中学专家型教师研究文集(上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5.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法与语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 6. 中国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 7. Assessing Language 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年
  • 8. 《LanguageCapitalCulture》,Sense Publisher,2007年
  • 9.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
  • 10. 《语义与语用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11. 《IntensiveReading精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 12. 《研究生使用英语系列教程》共五册(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 13. 《当代英语常用短语用法词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 14. 《高级英语教程》,长春出版社,1993年
  • 15. 《基础英语教程》,长春出版社,1993年
  • 16. 《专科英语泛读》,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
  • 论文:
  • 1. 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用教学活动例析,基础外语教育,2023年
  • 2. 国际外语教材语言与文化内容研究综述,现代语言学,2023年
  • 3. 外语教材内容研究的两种理论取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2023年
  • 4. If it had been conducted with a larger database: A comparison of If-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L2 learners' theses and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SSCI),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21年
  • 5. 英汉“深/浅”空间隐喻的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现代外语,2020年
  • 6.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语篇评价策略的使用意识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年
  • 7. 神经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展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年
  • 8. 是“以语言形式为纲”还是“语意和形式兼顾”?——中学英语教材的语法教学活动例析,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20年
  • 9. 中国学生英语时空状语语序分布与母语概念迁移,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
  • 10. 二语学术写作中语义概括性的发展特征研究,外语界,2019年
  • 11.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nimacy Hierarchy on Passive Structure Syntactic Priming based on RANSAC Algorithm(SSCI),CHIMICA OGGI-CHEMISTRY TODAY,2018年
  • 12. Cross-linguistic Study on Visual Syntactic Priming of Imbalance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ISSHP),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DESIGN AND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CADCE 2018),2018年
  • 13. 我国英语教师信念研究回顾与评述-基于共词分析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
  • 14.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母语使用功能研究,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年
  • 15. 评价理论视域下中外学者期刊论文评论结果语步词块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
  • 16. 英语学位论文摘要中语法隐喻的使用与语篇功能研究,现代外语,2017年
  • 17. 二语学术写作中评价性形容词使用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
  • 18. INVESTIGATING GENDER INFLUENCE ON LANGUAGE LEARNING BELIEFS,European Journal pf Education Studies,2017年
  • 19. 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结论语步的词块特征研究,外语教学,2017年
  • 20. 二语学术语篇的作者身份与互动性探究——以英语学习者人称代词使用为例,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16年
  • 21. Stance Adverbials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eses: A difficulty for L2 Academic Writers(ISSHP),Proceedings of the 2016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Teaching,2016年
  • 22. 亚洲国家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6年
  • 23. 中学英语教材的词汇教学活动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
  • 24.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者学术语篇词块使用对比研究,现代外语,2016年
  • 25. 话语视角下言语行为直接性程度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
  • 26. 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学习者写作句法复杂性变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 27. 新沃尔夫主义时期国外语言迁移研究新发展,语言学研究,2015年
  • 28.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篇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外语界,2015年
  • 29. The Role of Societ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 Perspective from Teriary Students in Pakistan,中国应用语言学,2015年
  • 30. 英语介词习得与概念迁移探究——以介词IN为例,外语学刊,2015年
  • 31. 小句信息扩展功能视域下的连接词But及其搭配研究,外语教学,2015年
  • 32.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二语学习概念迁移理论探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
  • 33. 听觉启动刺激具体性对外语词语音位表征的影响,现代外语,2015年
  • 34. 加工水平对外语词语听觉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
  • 35.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标示名词的功能与立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
  • 36. 英汉学术书评中投射结构的评价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
  • 37. 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语篇、话语与意识形态关系探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 38. 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之关系论,语言学研究,2014年
  • 39. 外语词汇听觉内隐记忆与语境效应实验研究,现代外语,2014年
  • 40. Reporting and Sta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ademic Writing,中国应用语言学,2014年
  • 41. 中国英语初学者的连缀句偏误与语法概念迁移,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
  • 42. 意义,思维,学习——Halliday的语言发展理论,中国外语 ,2014年
  • 43.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新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 44. 中国英语学习者投射语言的语篇评价研究,现代外语 ,2014年
  • 45. A corpus study of most frequently used English verbs by Chinese beginner learners from a conceptual transfer perspective(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4年
  • 46. 语言相对论之百年传承,外语研究,2014年
  • 47. A study of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beliefs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SSCI),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4年
  • 48. 英语词汇学习与概念迁移,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
  • 49. 新及物性模式下中国学生语法隐喻的习得历程,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
  • 50. 语言相对论视域下的英语隐喻性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外语教学,2013年
  • 51. 隐喻与中学英语教学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
  • 52. 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
  • 53. 设计性实验研究——理论与方法,华文学刊,2013年
  • 54. 基于语料库的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
  • 55. 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嬗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 56. 语言·社会·权力——论布迪厄的语言社会观,外语学刊,2013年
  • 57. 添加关系话语标记语的句法特征分析——一项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
  • 58. Home Language Shif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Planning in Singap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tige Planning*,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Asia-Pacific,2013年
  • 59. 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
  • 60. 西方三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 61. 中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互动的质化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年
  • 62. 连接语言、文学、翻译研究的桥梁——第二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
  • 63. Complexity of L2 Motivation in an Asian ESL Setting(A&HCI),PORTA LINGUARUM,2012年
  • 64. Complexity of L2 motivation in an Asian ESL setting(SSCI AHCI),Porta Linguarum,2012年
  • 65. 社会认知主义视角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 66. The Discourse of English Reading Lesson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年
  • 67. 基于语料库的城乡高洪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年
  • 68. Use and Mis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Writings of EFL Chinese Learners:a Corpus-based Study,Developmental and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in Learner Corpus Research,2012年
  • 69. 构式语法视域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
  • 70. 西方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2011年
  • 71. Pedagogic discourse and transformation:A selective tradition(SSCI),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11年
  • 72. Pedagogic discourse and transformation: A selective tradition(SSCI),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11年
  • 73. Chinese education in Singapore:Constraints of bilingual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tus and prestige planning(SSCI),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2011年
  • 74. 论伯恩斯坦的语言能力观,学习与探索,2011年
  • 75. 人际隐喻认知视域下的英汉否定转移现象研究,外语教学,2011年
  • 76. 语言.话语.社会——论伯恩斯坦的社会文化语言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 77.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外语教育研究与理论建构的社会学视角,外语学刊,2011年
  • 78. 社会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关系思考与定位,中国外语 ,2011年
  • 79. 中国学生英语合作学习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探究,中国外语教育,2011年
  • 80. 基于语料库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对比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
  • 81.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语法复杂度,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
  • 82. 影响中学英语教师信念的多因素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
  • 83. 对话与习得,外语研究 ,2011年
  • 84. 教师认知研究的综述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 ,2011年
  • 85. 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
  • 86. 东北地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的城乡差异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
  • 87. 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两种认识论取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 88. 外语学习动机量化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外语教学,2010年
  • 89. 语言、文化、自我——论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理论核心思想之“殊途同归”,外语研究 ,2010年
  • 90. 亚洲课堂环境研究进展与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 91. 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课堂规约话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
  • 92.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与教育公平,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
  • 93. 不同类型中学英语作业布置与完成情况对比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
  • 94.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glob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SCI),ASIA PACIFIC EDUCATION,2009年
  • 95. 对二语学习策略理论的验证性研究——兼谈本土外语学习理论之必要,中国外语 ,2009年
  • 96. 西方课堂环境测量工具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2009年
  • 97. 英语课堂教学量化研究工具的构想与设计,中国外语,2009年
  • 98. 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
  • 99. Regulative discourse in singapor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s:teachers(SSCI),Language and education,2009年
  • 100. Chinese language instrction in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s:a comparative study,Pedagogies,2008年
  • 101. 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多样性,生态学报,2008年
  • 102.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生态特征研究——以内蒙古卓资山为例,干旱区地理,2008年
  • 103. 新加坡华族社群家庭用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 104. 国外二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取向,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
  • 105. THE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C DISCOURSE IN CHINESE BASAL READERS,ANALYSING IDENTITIES IN DISCOURSE,2008年
  • 106. 新加坡华文课堂的教师提问与师生互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
  • 107. TEACHER-STUDENT TALK IN SINGAPORE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A CASE STUDY OF 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IRF)(SSCI),ASIA PACIFIA JOURNAL OF EDUCATION,2008年
  • 108. 新加坡学前儿童华语使用与国家认同,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年
  • 109. 家庭语言背景与话语口语能力的关系-对多语环境儿童华文教育的启示,台湾华语文教学,2007年
  • 110. Home Language Shif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Planning in Singap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tige Planning,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RACHER,2007年
  • 111. 走进新加坡华语课堂:构建还是阻碍,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
  • 112. 课堂师生问答的话语过程及其语言学习的影响——以新加坡华语教学为例,汉语研究与应用,2007年
  • 113.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ingapore:Making a case for Alternative Research orientation,Language,Capital Culture,2007年
  • 114. 新加坡华族学前儿童口语语料库的生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
  • 115. SINGAPOREAN PRESCHOOLERS,LanguagePolicy,2007年
  • 116.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
  • 117. ICT and Chinese Literacy Education: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LITERACYANDTECHNOLOGY,2006年
  • 118. 小学华文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四集,2006年
  • 119. 新加坡华族儿童华语口语语言能力研究:课题设计,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四集,2006年
  • 120. Book Review:An introduction to Criti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Education,Discourse,2005年
  • 121.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ACHIEVEMENT:ACROSS-CULTURAL STUDY,中国英语教学,2005年
  • 122. 书评: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Striking abalance.The management of language in Singapore,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2005年
  • 123. 华语课堂教学研究——初步的观察与发现,华文学刊,2005年
  • 124.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Knowledge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StrugglesoverDifference,2005年
  • 125. Book Review:Hegemonies Compared: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2005年
  • 126. Apedagogy for Digraphia: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inyin on Literacy Teaching in China and its Inplications for ……,languageandEducation,2005年
  • 127. The Construction of Pro-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languageandEducation,2005年
  • 128.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Values and Beliefs in Chinese Language,Discourse,2005年
  • 129. Discourse,Cultural knowledge and ideology:a cri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Pedagogy,Culture&Society,2005年
  • 130. Chinese Basic Education in New Times,TroublingPractice,2002年
  • 131. LEA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ACHIEVEMEN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中国英语教学,2000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