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1996-2005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获理学学士、博士学位。2006年以来在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从事基础生态学教学工作和草地生态学,菌根生态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种间关系(竞争与共存)、丛枝菌根真菌真菌的生态功能、植物适应性和植物多样性等方面。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参编著作2部,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2012.01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2006.04-2011.12 东北师范大学 讲师 2009.03-2010.03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delaide, Australia.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0.09-2005.12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 1996.09-2000.07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士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5-10-23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草地生态与管理学
  • 草业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专题
  • 生态学与草业科学研究专题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学
  • 草坪与园林
  • 教育见习11
  • 生物学微格教学8
  • 2016级生态学、草学硕士课
  • 2022级宏观专业硕士
  • 2016级宏观专业硕士课
  • 2018级留学生课程
  • 2016级生态学、草学博士课
  • 2018级学术型硕士
  • 2021级宏观专业硕士
  • 2019级动物学(硕士)班,草学(硕士)班,遗传学(硕士)班,植物学(硕士)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班,微生物学(硕士)班,细胞生物学(硕士)班,生理学(硕士)班,生态学(硕士)
  • 2017级学术硕士课
  • 科学研究创新与实践
  • 生物微格教学3组
  • 基础实践3
  • 教育见习
  • 人类发展与生态文明观
  • 基础实践3组
  • 人类发展与生态文明观(1)
  • 生态学(公费师范)
  • 生物微格教学3
  • 新生研讨课:人类发展与生态文明观(1)
  • 毕业论文16
  • 生态学(公费)
  • 生物学微格教学11
  • 毕业论文1
  • 毕业论文49
  • 毕业论文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松嫩退化草地AM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功能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13年
  • 2. 松嫩草地AMF菌根对植物竞争关系的调节机制,主管部门科技项目,2013年
  • 3. 松嫩盐碱化草地AM真菌与植物竞争,主管部门科技项目,2010年
  • 4. 松嫩盐碱化草地AM真菌影响植物竞争的生态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
  • 5. 松嫩草地羊草群落中主要植物种间关系研究,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9年
  • 6. 牧压选择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物种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调节,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9年
  • 专著:
  • 1. 长白山生态学实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01-7年
  • 2. 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01-6年
  • 论文:
  • 1. 植物种群表观竞争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23年
  • 2.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公费师范生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2年
  • 3. 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
  • 4. Invasive success of exotic wild oat depends on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competition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of southern Australia,PLANT AND SOIL,2022年
  • 5. 高等师范院校以新生研讨课推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年
  • 6. Plant-mycorrhizal fungi feedbacks: potential accomplices of Avena barbata's high invasiveness,PLANT ECOLOGY,2018年
  • 7. Grazing Intensity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the Clonal Grass Leymus chinensis,RANGELAND ECOL MANAG,2017年
  • 8. 我国东北地区苜蓿种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17年
  • 9. 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和虎尾草种间关系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grazing in a meadow steppe,PLANT SOIL,2012年
  • 11. Growth responses of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ev to sheep saliva after defoliation,RANGELAND J,2010年
  • 12. 一种改进的丛枝菌根染色方法,生态学报,2010年
  • 13. Effects of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grass species 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on the plant performance,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2008年
  • 14. Ecology of meadow steppe in northeast China,RANGELAND J,2008年
  • 15.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bivory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on grazing tolerance of Leymus chinensis,ENVIRON EXP BOT,2008年
  • 16. 草地斑块面积对肉牛采食行为的影响(简报),草地学报,2007年
  • 17. 长白山不同年限撂荒人参地植被结构的比较分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6年
  • 18.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contrasting but coexisting grasses,PLANT ECOL,2006年
  • 19. 松嫩平原优势种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芦苇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草业学报,2005年
  • 20. 理论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2004年
  • 21. 羊草草地主要植物邻体干扰条件下构件形态特性比较,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22. 不同刈割条件下的人工草地羊草叶片的再生动态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23. 放牧后羊草和芦苇叶组织转化的比较,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
  • 24. 羊草草地生长季放牧山羊采食量和食性选择,生态学报,2002年
  • 25.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草业学报,2002年
  • 26. 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竞争与共存的格局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
  • 27.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地三种禾草叶片再生动态研究,草业学报,2001年
  • 28. 西部草原地区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的若干科学研究与技术问题,草地科学研究文集(第一集) ,2001年
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