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85099388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主要从事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育文化传播等领域研究,近年来担任本科生网球、体育教学论,研究生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研究热点,博士生体育教学论等课程。2011年入选“东师青年学者”计划,完成学术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多部,主持承担2010年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一项,2012年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课题子课题一项,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此外还参与多项校内外教改课题、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近30万元。担任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副主席、国际网球联合会一级教练员等职务。 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助教,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讲师, 2003-2006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  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副教授,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教授, 2013年9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4-06-13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 2012-03-01 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 2011-04-01 《体育教学》30周年发展论坛暨体育教学发展改革论文报告会特等奖 特等奖
  • 2010-03-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一等奖
  • 1998-08-20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第六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入选论文奖 一等奖
  • 2007-06-24 2007年度“中国学校体育论坛(之三)”奖 一等奖
  • 2007-06-24 2007年度“中国学校体育论坛” 一等奖
  • 2020-11-16 吉林省第十六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 一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比较体育学
  • 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进展
  • 体育教学论
  •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体育课程导论
  • 学校体育研究热点
  • 临班94
  • 学校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全日制体育硕士)
  • 临班98
  • 体育教学论及研究进展
  • 运动训练学及研究进展
  • 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临班255
  • 2017学术博士
  • 20级专业硕士(全日制)
  • 临班174
  • 21级专业硕士(全日制)
  • 19级学术硕士
  • 专业学位(全日制体育硕士)
  • 19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
  • 临班166
  • 2017学术硕士
  • 2017全日制专业学位
  • 临班253
  • 体育基本理论
  • 21级学术硕士
  • 临班165
  • 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
  • 20级学术硕士
  • 19级专业学位(全日制体育硕士)
  •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 临班180
  • 临班188
  • 17体教
  • 18体教
  • 19体教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青少年运动乐趣形成机制及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21年
  • 2. 充分发挥体育总会自身作用的对策研究,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8年
  • 3. 体育学习兴趣的发生机理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15年
  • 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13年
  • 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开发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1年
  • 6.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教育学青年专项课题,2010年
  • 7. 体育教材教法,校内项目,2009年
  • 8. 吉林省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规划课题,2008年
  • 9. 对高校体育课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的研究,校内项目,2003年
  • 专著:
  • 1. 体育学习兴趣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 2.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
  • 3. 体育社会学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 4. 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
  • 5. 结构式体育健康教程,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 6. 结构式体育与健康教程编辑委员会,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01-8年
  • 7. 结构式体育与健康教程,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01-8年
  • 8. 学校体育热点50问,高等教育出版社,01-7年
  • 9. 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01-1年
  • 10. 结构式体育健康教程,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01-1年
  • 11. 小学生体育为健康成长手册3-4年级,北京教育出版社,01-1年
  • 12. 小学生体育为健康成长手册5-6年级,北京教育出版社,01-1年
  • 论文:
  • 1. 新课标下我国青少年运动乐趣来源量表的编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
  • 2. 《义务教育体育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下青少年运动乐趣提升策略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
  • 3. 政府补贴激励下冰雪服务质量提升的演化博弈分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
  • 4. 青少年运动乐趣的内涵、来源、现状及提升策略,体育科学,2021年
  • 5. 东北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文化生态阐释:内涵、困境与方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
  • 6. 我国冰雪运动融入高校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20年
  • 7.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理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年
  • 8. 体育项目偏爱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体育学习兴趣的中介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
  • 9. 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意义及路径,体育文化导刊,2019年
  • 10. 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结构、量表及特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
  • 11.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及培养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19年
  • 1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体育学刊,2018年
  • 13.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兴趣变化规律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
  • 14. 体育学习兴趣测量工具研究评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年
  • 15. 我国定向运动赛事资源开发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
  • 16. 困境与突破: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
  • 17. 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编制及常模制定,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
  • 18. 区域内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探讨,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
  • 19. 体育文化环境创新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6年
  • 20. 基于“待解决任务”理论对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目标体系的反思与完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 21. 篮球运动员客体工作记忆对场景搜索任务的影响机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
  • 22. 中日高中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比较与分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
  • 23. 身体锻炼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积极效应:基于老化态度、一般自我效能中介模型检验,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
  •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
  • 25. 近20年国内外体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体育学刊,2014年
  • 26. 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积极效应:基于心理中介模型的测量及评价,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2014年
  • 27. 武术文化环境与初中学生武术情境兴趣的关联性研究-以长春、沧州地区为例,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
  • 28. 体育课程的运动项目文化教育回归与困境破解,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年
  • 2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联系及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
  • 30.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基于体育教材学习原理的视角,体育教学,2013年
  • 31. 网球正手击球运动技能评价指标、标准及其实证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
  • 32. 我国曲棍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
  • 33.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体育教学,2012年
  • 3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灵敏素质”测试指标完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年
  • 35. 开放情境下7-12岁儿童动作灵敏性发展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
  • 36. 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2种教学设计思路的融合,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
  • 37. 学习理论研究进展与不同性质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 38.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
  • 39. 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体育教学,2011年
  • 40. 学科教学知识(PCK)—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2011年
  • 41.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2010年
  • 42. 从美学角度论体育教材特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年
  • 43. 日本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系列之四—游泳运动,体育教学,2008年
  • 44. 日本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系列之三—田径运动,体育教学,2008年
  • 45. 日本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系列之二—身体养护运动,体育教学,2008年
  • 46. 民主与约束—论体育新课程课堂管理中的纪律问题,体育教学,2008年
  • 47. 日本中小学教学实施系列之一:小学体操,体育教学,2008年
  • 48. 体育学习中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49. 由朦胧到清晰—新《课标》新在何处,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50. 怎样看待愈演愈烈的“表演型”观摩课,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51. 本与末的关系—体育新课程有什么功能与价值,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52. “造器”还是“树人”—体育新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强调“以生为本”,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53. 与时俱进 顺潮而动—远观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
  • 54. 日本小学体育中“表现运动”简介,体育教学,2007年
  • 55. 日本学校体育中"身体接触型"球类运动的教学方法简介,体育教学,2007年
  • 56. 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
  • 57. 浅谈日本学校保健体育中安全教育,体育教学,2007年
  • 58. 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
  • 59. 身体养护运动 ---日本学校体育的一种新兴运动,体育教学,2006年
  • 60. 国外体育课程标准领域的划分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教学,2006年
  • 61. 我国北方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体质问题与对策,冰雪运动,2006年
  • 62.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与培训途径分析,冰雪运动,2006年
  • 63. 如何设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2005年
  • 64. 体育教学研究的新途径--行动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
  • 6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要深思慎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05年
  • 6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要深思慎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
  • 67. 以"行动研究"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
  • 68.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取向,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
  • 69.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取向,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
  • 7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体质测试功能的转变,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
  • 71. 如何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师学校体育研究 ,2002年
  • 72. 中日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1年
  • 73. 大阪市民血乳酸判定研究,大阪教育大学纪要,2000年
  • 74. 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关系,学校教育研究,1998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