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西方文论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王春雨,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学校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建设培育学科负责人。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美国天普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5-2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西方文论、职业审美文化、地域比较美学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编著等3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励7项。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社会兼职

  • 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 吉林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2-12-27 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 2011-05-31 东北师范大学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一等奖
  • 2008-12-01 吉林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
  • 2018-10-15 第八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 2018-08-26 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 2011-11-01 2011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
  • 2013-12-01 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文艺批评研究
  • 文艺创作理论
  • 旅游美学
  • 文学概论
  • 中西方美学
  • 文艺学学科前沿和方法论
  • 中西方美学热点问题研究
  • 文艺学(硕士)
  • 审美文化学
  • 美学原理 9
  • 文学概论24
  • 西方美学史
  • 文学理论文献阅读与学术动态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欧洲中世纪文化性质的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23年
  • 2. 子课题: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8年
  • 3. 中国职业审美文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14年
  • 4. 吉林省社会科学社团协同创新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3年
  • 5. 中国美学的历史经验与生活美学建构(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2年
  • 6. 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11年
  • 7. 精神分析学与基督教的内在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年
  • 8. 后现代视野下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2004年
  • 9.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研究,校内项目,2001年
  • 专著:
  • 1. 文化自信与中国外国文学话语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 2.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 3. 地域文化与文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
  • 4. 基督教与精神分析学——西方文化的一种理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 论文:
  • 1. “利剑”与“绳结”——成仿吾文艺思想的旨趣及其建构管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 2. 中国革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文艺争鸣,2023年
  • 3. 市民审美文化建构的一种可能与反思——以《紫罗兰》(1925-1930)为中心,文艺争鸣,2023年
  • 4. 生动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力作——读陈耀辉《创造青春之中国——走近李大钊》,中国艺术报,2022年
  • 5. 走近李大钊,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
  • 6. “直面戏剧”的跨文化之旅——以中国当代语境中的马丁·麦克多纳戏剧为中心,文艺争鸣,2022年
  • 7. 美好生活的生活美学之维,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
  • 8. 职业审美何以可能——以新时代职业生活为中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 9. 探索美学新的宽度与深度——高建平教授访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 10. 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导向与审美策略——以职业生活与职业伦理为视角,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 11. 立足新时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光明日报,2018年
  • 12. 职业生活审美的伦理前提与现实语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 13. 职业叙事与职业审美——以池莉小说集《汉口情景》为例,当代文坛,2016年
  • 14. 职业审美形态与职业生活,光明日报,2015年
  • 15. 诗性正义的审美追求——傅爱毛小说创作主题论,当代文坛 ,2014年
  • 16. 文学的诗性与作家的责任,吉林社科讲坛,2013年
  • 17. 野蛮与文明的融合变奏——英雄史诗《贝奥武甫》的蛮族文化传统与英国文化精神,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 18. 《贝奥武甫》的英雄观与英国文化传统,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
  • 19. 艾伦·麦克法兰的人文教育思想简论,地域文化与文学,2012年
  • 20. 艾伦·麦克法兰人文教育思想对我国人文教育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2011年
  • 21. 2010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吉林省文学学会“新世纪文学视野下的地域写作”学术年会综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
  • 22. 审美与职业生活,光明日报,2010年
  • 23. 审美教育与职业生活审美化,文艺争鸣,2010年
  • 24. 日常生活与职业美学论——从电影《入殓师》谈起,文艺争鸣,2010年
  • 25. 责任与良心——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批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 26. 爱:边缘人通往人间天堂的阳光之门,当代文坛 ,2010年
  • 27. 天使与魔鬼的双重变奏————从小说《嫁死》看“双重人格不分裂”现象,文艺争鸣,2010年
  • 28.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与文学,社会科学战线专刊,2003年
  • 29. 拉康研究的新视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 30. 20世纪西方文学观念转变的新收获,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
  • 31. 高校德育工作新探,青年学研究,1999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