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85099619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陈才教授,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东北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1年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 1960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地理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党总支书记、主任,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地理研究所所长、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06-12-01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 2007-02-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 2009-02-01 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 2004-12-01 2004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 一等奖
  • 1995-10-01 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趁国评奖一等奖 优秀奖
  • 1988-10-01 吉林省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佳作奖 优秀奖
  • 1992-10-01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等奖
  • 1992-12-30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7-09-01 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2-10-01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2-08-01 长春科技成果暨高新技术展览会成果三等奖
  • 2000-12-01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人文地理学文献阅读
  • 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
  • 区域经济地理学
  • 地理科学进展
  • 临班188
  • 临班227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图们江通海航行战略基础研究,其他课题,2014年
  • 2. 长吉腹地与前沿、窗口联动机制研究,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3年
  • 3. 阿尔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9年
  • 4. 中俄珲春——哈桑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研究,科技部,2009年
  • 5. 吉林省区域市场与东北亚国际市场衔接,吉林省科委,2009年
  • 6. 图们江地区开发启动策略研究,吉林省科委,2009年
  • 7. 图们江地区开发基础研究,吉林省科委,2009年
  • 8. 我国东北区在东北亚21世纪经济技术合作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科委,2009年
  • 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2009年
  • 10. 我国经济地域系统模式及其动态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11. 我国经济地域系统模试及其动态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12. 中国东北经济社会综合科学考察及其与俄罗斯毗邻地区合作模式,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9年
  • 13. 乌达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综合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9年
  • 14. 乌海市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综合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15. 阿尔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建设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16. 阿尔山森林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17. 兴安盟振兴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18. 昌图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6年
  • 19. 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进展跟踪报告,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6年
  • 20. 东北区经济一体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5年
  • 21. 吉林省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5年
  • 22. 吉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4年
  • 2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及其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年
  • 24. 中俄珲春——哈桑自由贸易区规划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0年
  • 专著:
  • 1. 世界城市大观,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 2.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
  • 3.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4.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 5.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 6.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9年
  • 7. 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01-7年
  • 8. 经济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01-5年
  • 9.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01-5年
  • 10. 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4年
  • 11.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续集),东北师大印刷厂印,01-4年
  • 12.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东北师大印刷厂印,01-4年
  • 13. 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大出版社,01-4年
  • 14. 东北亚区域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东北师大出版社,01-3年
  • 15. 吉林省百科全书(上、下),吉林人民出版社,01-2年
  • 16. 吉林省百科全书(地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01-1年
  • 17. 地缘经济研究,《人文地理》杂志社,01-1年
  • 18. 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01-1年
  • 19.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续集一),吉林省人民政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01-1年
  • 20. 世界经济地理,东北师大出版社,01-1年
  • 21. “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1年
  • 22. 苏联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01-1年
  • 论文:
  • 1.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人文地理,2018年
  • 2. 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地理科学,2015年
  • 3. 内蒙古城镇工资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
  • 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
  • 5. 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分析,地理科学,2015年
  • 6. 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地理科学,2015年
  • 7. 新型城镇化情境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经济地理,2015年
  • 8. 1990年以来长春市居住空间扩展特征与动力机制,经济地理,2014年
  • 9. 东北地区省际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经济地理,2014年
  • 10. 1990年以来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分析,人文地理,2014年
  • 11. 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思考,经济地理,2014年
  • 12.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层级特征研究,地理科学,2013年
  • 13. 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
  • 14. 我国4个直辖市CO2净排放现状和趋势预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
  • 15. 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年
  • 16. 区域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的空间差异,经济地理 ,2011年
  • 17. 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 18. 基于城乡统筹的长春市城市形态优化研究,经济地理 ,2010年
  • 19. 评《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 20. 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年
  • 21. 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及其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启示,地理科学,2010年
  • 22. 蒙东与东北三省工业技术效率差距与合作途径,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
  • 23. FDI对内资建筑企业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2010年
  • 24.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及趋势,未来与发展,2010年
  • 25. 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趋势,科技与管理,2010年
  • 26. 中国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 ,2010年
  • 27. 我国建筑业内外资企业效率差异及其收敛趋势研究,技术经济,2009年
  • 28. 哈大城市走廊组成要素与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年
  • 29. 长春城市空间扩张特征、机理与调控,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年
  • 30. 哈大城市走廊组成要素与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09年
  • 31. 黑龙江省养生度假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09年
  • 32. 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 33.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经济地理 ,2008年
  • 34. 基于原材料产业对接的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
  • 35.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经济地理 ,2008年
  • 36. 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
  • 37. 区际综合运输通道空间结构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为例,人文地理 ,2008年
  • 38. 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困境与对策刍议,地理科学,2007年
  • 39.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7年
  • 40.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 41.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整合研究,地理科学,2006年
  • 42.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及空间组织形式,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06年
  • 43. 北方农林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
  • 44. 如何认识东北,怎样振兴东北,“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4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离不开内蒙古东四盟市,“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46. 农业结构调整与东北经济振兴,“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47. 新科学发展观定位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人文地理(CSSCI),2005年
  • 48.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战略研究,人文地理(CSSCI),2005年
  • 49. 吉林省“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研究,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
  • 50.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4年
  • 51. 坚持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地理学的区域经济研究——评《区域经济学》教材,地理科学,2004年
  • 52.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4年
  • 53.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几点战略思考,“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54.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55.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56.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与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57. 利用外资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58. 论中国东北地缘关系及因应对策,人文地理(CSSCI),2003年
  • 5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东北亚论坛(CSSCI),2003年
  • 60. 东北地区资源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东北亚论坛(CSSCI),2003年
  • 61. 中俄珲春-哈桑自由贸易区规划研究综合报告,“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 ,2002年
  • 62. 中国东北地缘关系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 ,2002年
  • 63. 我国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会议论文),2002年
  • 64. 论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方向,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2002年
  • 65. 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地理科学,2002年
  • 66. 图们江地缘经济区发展对策研究,东北亚论坛(CSSCI),2002年
  • 67. 我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认识与几点实践体会,人文地理(CSSCI),2002年
  • 68. 东北经济区地缘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CSSCI),2001年
  • 69. 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
  • 70. 东北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2000年
  • 71. 中国著名人文地理学现职博士生导师介绍,人文地理,2000年
  • 72. 世纪之交东北亚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
  • 73. 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技术合作研究,经济地理(CSSCI),2000年
  • 74. 试论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方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 75. 图们江地区物流长期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1999年
  • 76. 中国东北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项目选择与布局,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
  • 77. 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地理学报,1999年
  • 78. 东北经济区与我国东北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和协凋管理,地理学报,1999年
  • 79.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我省的经济发展,吉林日报 ,1999年
  • 80.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延边地区经济发展,东北亚论坛(CSSCI),1999年
  • 81. 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
  • 82. 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科技实力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
  • 83. 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东北亚论坛(CSSCI),1999年
  • 84. 区域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建设初探,地理研究,1999年
  • 85. 以科研促教育水平提高,中国教育报,1998年
  • 86. 日本地区地方自治体国际协力对发展上国期待,地域·地方自治体国际协力 ,1998年
  • 87. 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地理科学,1998年
  • 88. 世纪之交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我国东北沿边开放的新形势,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
  • 89. 条件要素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建设,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
  • 90. 延边地区物流现状与预测,东北亚论坛(CSSCI),1998年
  • 91. 图们江地区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 92.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光明日报 ,1997年
  • 93. The North-east :Searching for a Way forward,CHINA NEW,1997年
  • 94. 吉林省发展战略历史演变的回顾与反思,经济纵横 ,1997年
  • 95. 世纪之交的图们江地区开发展望,市场经济时报 ,1997年
  • 96. 关于95中国东北--东北亚经济合作研讨会基本情况的总结报告,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6年
  • 97. 关于中国21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CSSCI),1996年
  • 98.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东北师大学报 ,1995年
  • 99.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地理科学,1995年
  • 100. 世纪之交的图们江地区开发工程与多国利益的协调,世界地理研究,1995年
  • 101. 论图们江地区开放多国利益的协调,东北亚研究,1995年
  • 102. 从第五次东北亚经济论坛新泻国际会议看图们江地区开放前景,东北亚论坛(CSSCI),1995年
  • 10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学报,1995年
  • 104. 论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潜力与前景,地理学报,1995年
  • 105. 论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潜力前景,东北亚论坛(CSSCI),1995年
  • 106. 论图们江地区开发多国利益的协调,东北师大学报 ,1995年
  • 107.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评《人文地理学概论》一书,人文地理,1993年
  • 108. 关于图们江地区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3年
  • 109. 论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与图们江地区多国合作开发,人文地理(专辑),1993年
  • 110. 图们江开发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决不能再失,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发研究文集 ,1993年
  • 111. 东北亚各国合作与图们流域开发,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论文摘要集) ,1992年
  • 112. 恢复图们江出海权机遇千载难逢专家建议加紧工作勿失良机, ,1992年
  • 113.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协作,东北亚研究,1992年
  • 114.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革新任务,人文地理,1992年
  • 115. 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战略构想,东北亚研究,1992年
  • 116.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协作,东北亚经济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92年
  • 117. 关于与俄谈判租港地解决吉林省出海口问题的请示, ,1992年
  • 118. 论图们江工程大三角的中国极-延吉,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年
  • 119. 关于图们江地区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东北亚研究,1992年
  • 120. 图们江口通海航行与珲春地区总体开发战略设想,东北亚论坛(CSSCI),1992年
  • 121. 图们江出海航行与珲春地域开发构想,日中东北 ,1992年
  • 122. 区域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开拓性力著,人文地理,1992年
  • 123. 为实现图们江通海建港换租借苏方土地的方案设想,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24.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吉林东部区域开发模式研究综合报告,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1年
  • 125.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协作,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1年
  • 126. 图们江流域开发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及合作,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1年
  • 127. 珲村地区开放战略与开发模式刍议,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28. 随“向阳红”16科学考察船顺访海参崴新 西,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29. 抓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图们江的开发开放,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30.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经济发展及合作,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31. 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们的对策(1),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二) ,1991年
  • 132. 关于将珲春经济开发区改为开放区的设想,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1年
  • 133. 吉林省对外开放渠道与口岸调研组七同志给邓小平同志的信,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0年
  • 134. 日本海地区经济区域化及我们的对策,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1990年
  • 135. 图们江通海航行与珲图地区总体开发战略计划大纲,图们江通海航行与对外开放研究文集 ,1990年
  • 136. 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们所应采取的对策,东北亚研究,1990年
  • 137. 东北亚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图们江通海航行与珲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1989年
  • 138. 吉林省珲春--图们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刍议,图们江通海航行与珲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1989年
  • 139. "南联北拓"战略突破口---恢复图们江通海航行权,南北桥 ,1989年
  • 140. 抓住时机制定对策加强吉林省经济发展,经济纵横 ,1988年
  • 141. 浅谈吉林省的经济开放战略,吉林省发展外向经济研究文集 ,1988年
  • 142. 苏联城乡土地管理的现状,世界城乡土地管理 ,1988年
  • 143. 吉林省经济技术地域战略,吉林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987年
  • 144. 苏联敖德萨港和黑海沿岸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经济技术文集 ,1987年
  • 145. 苏联港口及其腹地农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农业经济技术文集 ,1987年
  • 146. 浅析苏联经济地域结构系统,苏联问题论丛 ,1987年
  • 147. 论区域经济地理学可科的理论体系,世界地理集刊 ,1987年
  • 148. 吉林省对苏开展地方贸易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世界经济调查 ,1986年
  • 149. 苏联敖德萨和生海沿岸的农业发展方向,农牧情报研究 ,1986年
  • 150. 苏联港及其腹地农业发展方向研究,农牧情报研究 ,1986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