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85098090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我出生在一个风光秀美旖旎的林区小城,五彩斑斓的五花山风景至今还仙姿袅袅地游弋于我记忆的长河里。1966年我入小学不久,就看到学校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大白纸,上面还写满了黑字。因不认字,不知道内容,只看到好多老师围着看,还窃窃私语。后来知道,那些大白纸就是用来批判学校校长的“大字报”。自此后,我的童年与青少年的学校生活(1966--1976)就都与写“大字报”的故事有关了。 成长在文革动乱年代,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化知识,连最起码的拼音都没学完,可谓是知识贫乏。1976年,随着下乡的脚步,到了当地的“五七农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幸运的是,经过自学全部初高中课程,于1979年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 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格外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记不清,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七年求学过程中发生过多少酸辛苦辣的故事,也回忆不全有过哪些小荣誉,但心儿明白自己的灵魂是有归宿的,它就是我衷爱的儿童心理学专业(事业)。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1990年9月,我孓然一身来到了古老的爱琴海边亚里斯多德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那时,女儿只有三岁多,1995年博士毕业回国时,女儿已经戴上了红领巾。尽管她不曾责备过我的“不顾一切”,但作为母亲,内心对女儿情爱的亏欠常常漫朔心田。还好,风雨兼程的我,始终不忘记回家做家务。因为处理好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也常受到了解我的人夸奖。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初,我去以色列访问学前教育,飞机刚着陆,手机就传来了老公在家患脑出血,两次开颅,生命危在旦夕的噩耗。我迅速返航,回国后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了老公,帮助他延续了生命。 可能是种瓜得瓜的缘故,家始终是我停歇的港湾;可能是生活经历的曲折,让我真正地懂得了家就是要守住一个人;可能是心诚则灵,2003年初,我与心理学系老师们共同努力申请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点,教育部批准我们招生了,这给我衷爱的儿童心理学事业搭建了发展平台。但我始终告诫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我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永远属于所有献身儿童心理学事业的人们。 2013年10月,我卸去了幼儿园园长的担子(从2007年--2013年任园长),继续带领我的研究团队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盘点过往,算得上的成绩:为全国数以万计的家长做过儿童成长与教育对策的讲座,为全国幼儿园园长做过百余次的专业成长培训,为全国中小学校、部队、社区、医院、企业、机关等各界人士做过百余场讲座,社会兼职20余项,荣获过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奖、明德优秀教学奖、宝钢教学奖、吉林省十佳巾帼教学奖、吉林省省管专家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教材与著作2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30余项,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我一直前行在“心明而见性”的路上,并始终不忘初心。 【学习经历】 1990-1995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心理学系 博士学位 1983-1986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 硕士学位 1979-1983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2015.8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 副主任 2009.04至今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副主任 2007.09--2013. 10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 校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原) 2004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2000.12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12-2009.0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09-2006.10 东北师范大学女性中心 主任(原) 2000.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博士生导师 1997.12-2000.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 1997.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副院长 1995.12-1997.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5.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教授 1995.03-1995.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讲师 1986.09-1990.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 助教、讲师 【主要学术访问】 2012年11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 2012年11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访问 2011年 以色列国际幼儿教育机构 2009-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访问 2007-2008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 2006-2007 美国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大学 高访学者(富布赖特项目) 2007年 访问旧金山大学、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院校 2004年 访问台湾嘉义大学 2003年 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波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2002年 访问香港中文大学 2001-2002 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系 高访学者 【学术兼职】 大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秦皇岛滨海大学兼职教授

社会兼职

  • 1. 中国心理学会 理事
  • 2.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 3.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 4.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 常务理事
  • 5.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 6. 教育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专家
  • 7. 教育部心理成人考试中心专家组专家
  • 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
  • 9.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通讯评论评审专家
  • 10.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心理专家讲坛》活动主讲专家
  • 11.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组成员
  • 12.吉林省心理学会 副理事长
  • 13.吉林省教育学会 常务理事
  • 14.吉林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
  • 15.长春市首届、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组成员
  • 16.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
  • 17.《心理学报》杂志审稿人
  • 18.《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编委
  • 19.《心理科学》杂志编委
  • 20.《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编委
  • 21.《中国儿童文化》编委
  • 22. 奕阳教育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委员
  • 23. 《奕阳教育幼教评论》学术顾问
  • 24.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 25.青岛海滨学院 特聘教授

获奖情况

  • 长春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等奖
    东北师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2004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 二等奖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奖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一等奖
    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吉林省社科联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一等奖
    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二等奖
    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01-2004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
    全国首届教育图书二等奖 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第三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等奖
    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二等奖
    长春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全国教育心理专业第四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等奖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三等奖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等奖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论文一等奖 一等奖
    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三等奖
    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二等奖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三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等奖长春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等奖
    东北师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2004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 二等奖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学信息

  • 教学信息:
    自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201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发展心理学教学信息:
    自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201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发展心理学

科研信息

  • 项目:
    1. 青少年心理学—第四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4年
    2. 心理干预在中轻度脑瘫患儿生活质量改善及康复疗效中的作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2013年
    3. 教师行为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规划课题,2011年
    4. 幼儿“三性并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规划课题,2010年
    5.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的创建与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08年
    6. 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及关键环境变量测查工具编制,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7年
    7. 小学生升学准备及其初中阶段的学校适应研究,全国教育规划项目,2007年
    8.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品台的建设与应用(重大),校内行动计划建设项目,2007年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年
    10. 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生存状态与促进研究,吉林省教育规划项目,2006年
    11. 东北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年
    12. 文化震荡及其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4年
    13. 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2年
    14. 学习策略对中小学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全国教育规划项目,2002年
    15. 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影响的研究,省市社科、教育规划项目,2001年
    16. 发展心理学教学实验研究,校内项目,2001年
    17. 中小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1年
    18. 心理中介因素在中小学应急状态中的调节作用,校内项目,2001年
    著作:
    1. 《婴幼儿心理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出版社,2017年
    2. 《柔软的绵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
    3. 《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
    4. 《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张向葵(第1作者):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蓝皮书(幼儿版),吉林美术出版社,2013.10. 
    6.张向葵(第1作者):社会转型下大学生心理学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工作标准的建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1. 
    7.张向葵(著):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2. 
    8.张向葵(著第1位):中小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及促进策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9. 
    9.张向葵(独著):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北京朝华出版社,2012.2. 
    10. 张向葵(独著):给幼儿家长的35封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11. 张向葵(著第1位):社会文化震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12.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13. 张向葵(独著):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 
    14. 张向葵(编著):步入青春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5.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2000. 
    16. 张向葵(编著第1位):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17. 张向葵(独著):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18. 张向葵(编著):走进心理世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论文:
    1. 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同质性的元分析,应用心理学,2017年
    2. 中轻度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问题及其心理干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3. 中轻度脑瘫患儿父母态度的现状及心理干预研究,世界临床医学,2017年
    4. 中轻度脑瘫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及改善对策,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年
    5. 中国大学生自尊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1993~2013,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
    6. 大学生自尊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中国特殊教育,2016年
    7. 表扬对儿童内在动机影响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
    8. 幼儿自尊与掌控动机、能力关系的模型建构,心理学探新,2016年
    9. 父母亲学历及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
    10.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基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教育导刊,2016年
    11. 5岁半幼儿掌控动机、气质及入学准备能力的关系探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
    12. 儿童社会退缩的成因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
    13. 团体表扬对学前儿童字词掌握效果的影响: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
    14. 公立小学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
    15. 初二学生英语单词联想策略的训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
    16. 自我和谐:从自尊本质看幸福感的提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17. 自我和谐:从自尊本质看幸福感的提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18. 中轻度脑瘫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心理干预研究,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19. 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
    20. 构建生活-幸福感获得的心理内容及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21. “四步阅读法”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学前教育新视野,2015年
    22. 儿童青少年自尊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年
    23. 学会培养孩子的个性,学前教育新视野,2014年
    24. 大学生创业意向与人格关系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的路径模型,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
    25. 如何与孩子谈“性”的问题,学前教育新视野,2014年
    26. 培养有意识的幼儿教师——幼儿积极品质发展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
    27. 经典实验再验证:4-6岁儿童数学思维的当代探索及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2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移情,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
    29. 理解是尊重孩子的前提,学前教育新视野,2014年
    30.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思政教育,光明日报,2014年
    31. 理解孩子 以爱为名,学前教育新视野,2014年
    32.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年
    33. 失败后自尊对自我相关信息记忆偏好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
    34. 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中国特殊教育 ,2014年
    35. 注重个性:价值、问题及教育建议,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36. 学会成长——从“三性并茂”的教育开始,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
    37. 中国梦是构建孩子们理想梦的动力和导向,中国共青团,2013年
    38. 自尊在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中的中介作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39. 美国学前教育中课堂评估编码系统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
    40. 学期教育年限与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农村一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年
    41.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情绪耗竭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年
    42.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的关系:同伴行为模式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年
    43. 心理干预法改善脑瘫痪患儿生活质量,光明日报,2012年
    44. Mind-culture interactions: How writing molds mental fluidity in early development,Intelligence,2012年
    45. 启蒙心性:内涵、意义、措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46. 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的最新进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47. 幼儿心性教育刍议,教育研究,2012年
    48. 幼儿德育:从启蒙心性开始,光明日报,2012年
    49. 自我及其发展影响因素的探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50.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51. 小学儿童英文音位识别的特点*,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年
    52. humour among chinese and greek preschool children in relation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2011年
    53. 国际视野与本土研究结合的力作——《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简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54. 自尊与创造力相关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 ,2011年
    55. 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年
    56. 改革评价方式 塑造幼儿阳光生命——“小红花革命”再探,人民教育,2010年
    57. 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58. 行为评价对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年
    59. 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年
    60. 自豪感的概念、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 ,2009年
    61.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62. 探索幼儿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2009年
    63. “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64. 幼儿汉语字形和语义与图形加工速度的发展与比较,心理科学 ,2009年
    65. 培养儿童早期幸福感,光明日报,2009年
    66. 不同认知偏好对大学生情感反应的影响:短期利益和长期代价,心理学探新,2009年
    67.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检测平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68. 走向整合的智力研究——Demetriou的经验结构式认知发展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
    69. 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
    70. 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
    71. “三性并茂”:幼儿需要的阳光教育,光明日报,2008年
    72. 美国教育中的幽默,比较教育研究 ,2008年
    73. Perceptinons of teachers,Frontie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8年
    74. 社会文化震荡中幽默应对的机制,心理科学 ,2008年
    75. 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2008年
    76. 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
    77. 追求自尊:短期效应与长期代价,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
    78.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
    79. 西方自尊两因素理论研究回顾及其展望,心理科学,2008年
    80. 二年级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微观发生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
    81.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
    82. 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
    83. The pride of urban poverty adolesc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7年
    84. 自尊与自我服务偏好的关系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
    85. 青少年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7年
    86. 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
    87.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心理科学,2007年
    88.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心理学中幽默感研究的方法论超越,理论探讨,2007年
    89. 父母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中国家庭教育,2007年
    90. 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高二学生类比迁移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
    91. 中国儿童的电视环境与儿童成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92. 未来中国儿童研究的战略构想,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
    93. 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
    9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震荡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
    95. 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抑制性及其启示,心理学探新,2006年
    96. 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
    97. 四种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
    98. 我国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现状的新调查,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
    99. 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年
    100. 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团体评定,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
    101.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
    102. 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心理科学,2006年
    103. 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心理科学,2006年
    104. 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
    105. 透视文化变迁下的个体心理状态——社会文化震荡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访谈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
    106. 文化震荡对当代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107.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
    108. 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
    109. 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5年
    110. 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
    111. 自我尊重:学校不可忽视的心理资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2.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3. 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思潮,中国教育报专访,2005年
    114. 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5. 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观念的访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
    116. 微观发生法在认知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5年
    117. Philosophical meditation on mental health,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
    118.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
    119. 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
    120. 如何上好学习策略方式教学课-《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例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
    121.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
    122. 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心理学报,2005年
    123. 自尊能缓冲死亡焦虑吗?--自尊对死亡提醒条件下大学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心里科学,2005年
    124. 自我决定学习理论及其干预模型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
    125. 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国内外儿童福利政策研究及启示,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
    126. 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
    127. “内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探索”,心理学探析,2005年
    128.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心理科学,2005年
    129. 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
    130. 促进残疾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
    131. 超越式学习的现象学研究,教育科学,2005年
    132.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
    133.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mental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年
    134. The architecture,dynamics,and development of mental rocessing:Greek,chinese,or universal?,Intelligence,2004年
    135. The effect of multiple dimensions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Stroop-like task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4年
    13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gnitive apprais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facing colle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年
    137. 自尊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国际心理学杂志,2004年
    138. 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与验证(ii):自尊结构模型的一个验证性研究,国际心理学杂志,2004年
    139. 退休人员的应对风格是其心理健康的调节器,国际心理学杂志,2004年
    140. 找回心理学失去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主体的历史探寻与当代启示,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
    141.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
    142. 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心理科学,2004年
    143. 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
    144. 幼儿气质类型母亲态度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
    145. 文化震荡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
    146. 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
    147. 图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石,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
    148. 自尊机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
    149.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年
    150. 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年
    151. 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
    152. 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
    153. 策略性知识: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
    15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心理科学探新,2003年
    155.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心理行为研究,2003年
    156. 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的深层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
    157. 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民教育,2003年
    158. 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探索,2003年
    159.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
    160. 幼儿对丧失的认知、成因及调适对策,中国家庭教育,2003年
    161. 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教育研究,2003年
    162. 认知发展机智研究的新进展-关于认知发展机制的数学模型,心理科学,2003年
    163.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
    164. 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
    165. 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
    166. 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审视,新长征,2002年
    167. 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对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
    168. 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对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
    169.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
    170. 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
    171. 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
    172.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心理学报,2002年
    173. 处在不支持行为状态下的下岗人员心理中介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年
    174.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年
    175.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
    176. 高校认知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心理科学,2002年
    177. 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
    178. 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
    179. 阅读过程研究的新视角,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
    180. 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
    181.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
    182. 知识女性心理素质探析,职业教育,2001年
    183. 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184. 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年
    185. 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
    186. 西方侵犯受害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及其对幼教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
    187. 学习策略学科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
    188. 文化震荡与边际人心理调适*,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
    189. 备课时怎样备好学生,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
    190. 中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与水平关系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0年
    191. 学习策略学科化,吉林教育研究,2000年
    192. 类比推理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年
    193. 高师教育学专业改革的典型范例,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
    194. 图式教学对三种学习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
    195. 图式教学对阅读理解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
    196.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教学研究,1999年
    197. 中考与高考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其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
    198. 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年
    199. 3.5-6.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
    200.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教学研究,1999年
    201. 学科素质教育与学习策略,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
    202. 西方儿童类比推理研究的回眸与展望,教育实践与研究,1999年
    203. 高师教育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
    204. 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年
    205. 学习策略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
    206. 3.5-6.5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
    207. 运用认知图式思想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吉林教育科学,1998年
    208. 小学部首归类识字教学的新方案,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
    209. 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
    210.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
    211. 人类信息加工机智的结构和发展,心理发展,1997年
    212. 宣传效果与受众的心理加工机制,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
    21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年
    214. 关于切实提高高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与做法,教学研究,1997年
    215. 影响信息加工容量的语言因素研究,心理科学,1997年
    216. 信息加工观点和信息加工系统,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
    217. 罗比凯斯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结构论,吉林教育科学,1996年
    218. 当前社会形式下儿童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
    219. 论教育与人口发展问题,吉林教育科学,1995年
    220. 9-15岁儿童信息加工系统发展研究——中国希腊的跨国文化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
    221. 关于工作记忆发展的新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
    222. 加工能量:结构,发展和在复杂问题解决中的机制:中国和希腊文化对比,第六届欧洲心理学会论文集,1995年
    223. 四种条件下青年时间知觉的特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研究,1991年
    224. 小学独生子女消费特点及引导,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
    225. 计算机显示圆形与传统显示圆形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
    226. 不同年龄被试的Munealger视错特征,长春师院学报,1988年
    227. 大学生消费心理需要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
    专利:
    小人滑冰玩具 2011-09-21
    瓶中芭蕾玩具 2011-09-07项目:
    1. 青少年心理学—第四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4年
    2. 心理干预在中轻度脑瘫患儿生活质量改善及康复疗效中的作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

其它信息

    【学生名录】 * 2001级博士 张 林(宁波大学心理学系) * 2002级博士 丛晓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吴晓义(广东金融学院) 康静梅(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赵义泉(吉林大学高教所) * 2003级博士 缴润凯(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暴占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04级博士 田录梅(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孙 蕾(吉林大学心理学系) 阳 泽(西南大学)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