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85099550
办公地点:地理楼406

个人简历

王士君,男,1963-,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人文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理科学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审专家。

社会兼职

  •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理科学类委员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2-03-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一等奖
  • 2007-10-28 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 2010-08-13 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一等奖
  • 2010-03-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 2020-12-28 第九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 2016-08-18 长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 2015-06-30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 2015-10-20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城市与区域规划前沿问题
  • 城乡规划案例
  • 经典专业名著阅读
  • 城市规划理论问题
  • 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
  • 现代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
  • 土地经济学
  •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 城乡规划前沿讲座
  •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 城市总体规划
  • 城乡规划理论问题
  • 临班169
  • 临班1074
  • 临班1076
  • 临班140
  • 临班268
  • 临班168
  • 临班40
  • 临班231
  • 临班230
  • 临班470
  • 临班534
  • 临班1075
  • 临班572
  • 临班39
  • 临班450
  • 临班469
  • 临班270
  • 临班288
  • 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 城乡规划学
  • 临班610
  • 临班611
  • 临班533
  • 临班609
  •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吉林省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1年
  • 2. “层级-网络”视角下城市地域系统演化及中心流理论的地方实践-以中国东北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
  • 3. 2020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黑龙江省第三方评估项目,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21年
  • 4. 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评估吉林省实地核查,政府委托项目,2021年
  • 5. 2020年度美丽中国建设(吉林省)评估,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0年
  • 6. 2019年贫困县退出抽查,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20年
  • 7. 2019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方评估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20年
  • 8. 2018年黑龙江第三方评估项目,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9年
  • 9. 市县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项目,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9年
  • 10. 2017年黑龙江省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8年
  • 11. 吉林省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2017年
  • 12. 吉林省2017年省直部门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认可度第三方评估,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2017年
  • 13. 2017辽宁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评估,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7年
  • 14. 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评估费,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2017年
  • 15. 吉林省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7年
  • 16. 长春市扶贫成果第三方评估,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7年
  • 17. 东北振兴空间过程及综合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
  • 18. 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吉林省调研工作,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6年
  • 19. “后东北振兴时代”城市群组空间重构:格局.动因.城镇化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年
  • 20. 三盛玉镇总体规划,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2年
  • 2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1年
  • 22. 巴吉垒镇总体规划,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1年
  • 23.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十二五”规划土地开发专项规划研究,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0年
  • 24.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补充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0年
  • 25. 基于新技术和现代城市地理特征的中心地理论扩展研究,主管部门科技项目,2010年
  • 26. 吉林省产业集群与集聚区建设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09年
  • 27. 新时期多要素作用下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及扩散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
  • 28.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组群结构和功能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29. 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的模式及应用研究,吉林省科委,2009年
  • 30. 图们江地区城市化与环境影响分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吉林省环境监测站,2009年
  • 3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国土资源部,2009年
  • 32. 城市地价动态检测数据采集,国土资源部,2009年
  • 33.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研究,国土资源部,2009年
  • 34.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35. 新立城水库上游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管治研究,静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09年
  • 36. 林业资产评估,吉林省林业厅,2009年
  • 37. 森林资产价值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38. 森林资产管理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吉林省林业厅,2009年
  • 39. 近城大城市整合发展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
  • 40. 长春市区土地等级系统研究,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9年
  • 41.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长春市国土资源局,2009年
  • 42. 吉林省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9年
  • 43. 乾安县旅游总体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44.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45.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城乡用地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8年
  • 46. 地理和环科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研究,校内项目,2007年
  • 47.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7年
  • 48.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7年
  • 49. 东北振兴规划子课题《四城市比较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7年
  • 专著:
  • 1. 城市棕地改造:视角、路径、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 2.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科学出版社,2014年
  • 3. 矿业城市空间:格局、过程、机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
  • 4. 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理论.方法.实证,科学出版社,2011年
  • 5. 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商务印书馆,2009年
  • 6. 地理科学教授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 7.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研究重大问题研究卷,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
  • 8.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研究综合规划研究,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
  • 9. 社会科学新方法大系,重庆出版社,01-8年
  • 10. 长春国土资源,长春出版社,01-7年
  • 11.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01-5年
  • 12.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科学出版社,01-5年
  • 13. 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理论.方法.实证,科学出版社,01-2年
  • 14. 东北经济区经济区划与生产力布局,东北师大学报,01-1年
  • 15. 东北经济区地理总论,东北师大出版社,01-1年
  • 16. “中国东北论坛”2003_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1年
  • 17. 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青岛出版社,01-1年
  • 18. 中国国情辞书,经济日报出版社,01-1年
  • 19. “中国东北论坛”2004__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1年
  • 20. 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中华地图学社,01-1年
  • 21. 图们江地区环境发展战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01-1年
  • 论文:
  • 1.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polycentric structure based on points of interest in Shenyang, China,Growth and Change,2023年
  • 2. “中心—外围”视角下东北地区市域经济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年
  •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of Jilin Province,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23年
  • 4. Assessing eco-environmental service quality by integrating monitoring data: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Habitat International,2023年
  • 5. 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活力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023年
  • 6.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网络”结构,地理科学,2023年
  • 7. Influenza incidence and air pollution: Findings from a four-year surveillance study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SSCI),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22年
  • 8. 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综述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22年
  • 9. 东北振兴政策体系解构及区域经济响应研究,地理学报,2022年
  • 10. The Poverty of Farmers in a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 in Northeast China,LAND,2022年
  • 11. 资源枯竭型城镇收缩特征及驱动机理研究——以长春市营城街道为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
  • 12. Exploring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Formation Factors of Brownfields in China: From Macro-Scales,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2年
  • 13. Identifying urban candidate brownfield sites using multi-source data: The case of Changchun City, China,Land Use Policy,2022年
  • 14. 东北地区人口流动与多元交通网络格局的偏离和关联,地理科学进展,2022年
  • 15. 东北三省县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年
  • 16. COVID-19疫情对中国节日人口城际出行影响研究,人文地理,2022年
  • 17. 基于“开发区-产业-企业”的吉林省开发区产业分布及其空间集聚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
  • 18. 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地理学报,2022年
  • 19.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差异及组织模式——以长春市轻轨3号线为例,都市快轨交通,2022年
  • 20. 中国人口流动管控应对COVID-19疫情效应评估,地理学报,2022年
  • 21. 基于宏观形势和地域优势的“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思考,地理科学,2021年
  • 22.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Influenz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ir Pollution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7,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21年
  • 23. 基于建设用地扩张的皖江地区生态用地格局演化与优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 24.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犯罪者行为时空倾向——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地理科学,2021年
  • 25. 基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数据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地理科学,2021年
  • 26. 模块化生产下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空间组织重构——以一汽-大众为例,地理学报,2021年
  • 27. 东北三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地理科学,2021年
  • 28. 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节日休闲区域人口热力影响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21年
  • 29. 东北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主岭市6乡镇实地调研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
  • 30.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特征与省际边界效应——基于人口流动视角,地理研究,2021年
  • 31. 中国外卖O2O电子商务的空间扩散与渗透——兼论技术扩散假说与效率假说的适用性,地理研究,2021年
  • 32. 基于多交通模式的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研究,地理科学,2021年
  • 33. 滨海城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年
  • 34.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Patterning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ast China,COMPLEXITY,2021年
  • 35. An Urban Network Stud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COMPLEXITY,2021年
  • 36. 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比研究,地理研究,2021年
  • 37.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犯罪出行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春市南关区扒窃为例,地理研究,2021年
  • 38.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犯罪出行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春市南关区扒窃为例,地理研究,2021年
  • 39. Exploring Research Trends and Building a Multidisciplinary Framework Related to Brownfield: A Visual Analysis Using CiteSpace,COMPLEXITY,2021年
  • 40. Patterns of Location and Other Determinants of Retail Stores in Urban Commercial Districts in Changchun, China,COMPLEXITY,2021年
  • 41.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Its Habitat Quality Response in Northeast China(SSCI),LAND,2021年
  • 42. 城市舒适性视角下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人文地理,2020年
  • 43. 基于多元流的走廊地带城市网络联系分析——以辽西走廊为例,经济地理,2020年
  • 44. 中国现场音乐演出空间特征及成因,人文地理,2020年
  • 45.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测度与机制探索,经济地理,2020年
  • 46. Mechanism of regional land use transi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SSCI),Land Use Policy,2020年
  • 47. 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地理研究,2020年
  • 48. 基于HLM和GWR的汪清县农村贫困成因探究,地理科学,2020年
  • 49. 长白山区生态用地破碎化演变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年
  • 5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组织总部时空分布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年
  • 51. 中国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及成因,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年
  • 52. 基于零售行业与消费者行为的城市商圈特征——以长春市重庆路、红旗街、桂林路为例,经济地理,2019年
  • 53. 长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 54. 长春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人文地理,2019年
  • 55. 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地理科学,2019年
  • 56. B2B模式下中国批发企业供应等级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9年
  • 57.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棕地研究综述与展望,地理科学,2019年
  • 58. 长春市城市形态及风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地理学报,2019年
  • 59.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长春市春运人口流动时空格局与动力机制,经济地理,2019年
  • 60. Local climate zone ventilation and urba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Towards a performance-based and wind-sensitive planning proposal in megacities,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9年
  • 61. Influence of Straw Burning on Urban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9年
  • 62. 基于实体店比较的长春市外卖O2O餐饮业空间特征及成因,人文地理,2019年
  • 63. 中国省际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 64. 多样性视角下的城市复合功能特征及成因探测——以长春市为例,地理研究,2019年
  • 65. 中国中心城市内生动力和支撑力综合评价,经济地理,2019年
  • 66.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地理科学,2019年
  • 67. 中国重点产业创新产出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地理研究,2019年
  • 68. 中国人口省际流动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与误差估算,地理学报,2019年
  • 69. 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地理研究,2019年
  • 70. 中国人口流动重力模型回归系数的定量估算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地理科学,2018年
  • 71. 城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协调性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 72. 城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协调性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 73. 基于“生态,景观,文化”三位一体的城市棕地景观改造研究——以长春拖拉机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
  • 74.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2018年
  • 75. 1949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分类演变与问题探讨,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
  • 76.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及流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 77. 基于POI数据的长春市商业空间格局及行业分布,地理研究,2018年
  • 78. 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评价与特征分析,经济地理,2017年
  • 79. 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地理科学,2017年
  • 80.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地理科学,2017年
  • 8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经济地理,2017年
  • 82. 政策引导下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绩效评价,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
  • 83. 中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与结构特征,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
  • 84.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ith hesitant fuzzy linguistic information,J INTELL FUZZY SYST,2017年
  • 85. 基于人口省际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兼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地理学报,2017年
  • 86. 基于交通与信息流的哈长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经济地理,2017年
  • 87. 2015年我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格局,人口研究,2017年
  • 88. 有向加权城市网络的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测度--以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为例,地理研究,2017年
  • 89.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Based on Theories of Urban Regeneration and Landscape Urbanism:A Case Study on Changchun Tractor Factory,城市规划(英文版),2017年
  • 90.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长春市商业中心可达性分析,经济地理,2017年
  • 91. 吉林中部城市群域城镇化的生态效应评估,人文地理,2017年
  • 92. 一日交流圈修正下哈长城市群作用域的界定及预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
  • 93. 基于网络口碑的长春市文化娱乐场所空间布局研究,人文地理,2016年
  • 94.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协调度及优化配置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
  • 95. “多规融合”下棕地再利用方向评价——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
  • 96. 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
  • 97. 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及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
  • 98.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协调度及优化配置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2016年
  • 99.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地理科学,2016年
  • 100. 长春市大型零售设施空间可达性绩效测度,地理研究,2016年
  • 101. 长春市大型零售设施空间可达性绩效测度,地理研究,2016年
  • 102. 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6年
  • 103. 基于通勤视角的城市步行空间设计,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
  • 104. 我国各省市地区房地产开发情况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
  • 105. 基于城市更新和景观都市主义思想的棕地改造——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
  • 106.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比较研究,经济地理,2015年
  • 107. 国外棕地再利用的经验与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
  • 108. 新时期长春市郊区化进程及其对策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
  • 109. 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界定及评估方法——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
  • 110. 东北地区城市群城镇化的生态效应评估——以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年
  • 111.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特征及其机理研究,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年
  • 112. 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理学报,2015年
  • 113. 长春市城市办公业的空间特征及其机理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
  • 114. 长白山北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税务与经济,2015年
  • 115. 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及调控途径研究——以大庆市为例,地理科学,2015年
  • 116.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 117. Spatial structure of central places in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 Jilin Province,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4年
  • 11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测度及特征分析,经济地理,2014年
  • 119. 基于城市流与交通等时圈的城市经济区划--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 120. 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发展及模式探讨——以延龙图城市整合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
  • 121. 基于GIS的城市大型超市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
  • 122. 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空间演变过程及机理研究,地理科学,2013年
  • 123. 辽西地区中心地等级等级关系和空间结构研究,经济地理,2013年
  • 124. 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
  • 125. 矿业城市生命周期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研究,人文地理 ,2012年
  • 126.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
  • 127.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 128. 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沈阳、武汉中心性与扩散域对比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 129. 基于RS与GIS的大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经济地理 ,2012年
  • 130. 中国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异,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
  • 131.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与机理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
  • 132. 港口与城市规模关系的评价与比较——以辽宁省港口城市为例,地理科学,2011年
  • 133.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
  • 134. 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规划响应研究——以白山市为例,经济地理 ,2011年
  • 135.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人文地理,2011年
  • 136. 基于GIS空间统计的县级商业布局模式及形成机理研究——以吉林省乾安县城为例,经济地理,2011年
  • 137. 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演变过程及驱动因子分析,地理科学,2011年
  • 138. 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经济地理 ,2011年
  • 139. Analyzing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 System in Liaoning Provinc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ICEICE2011),2011年
  • 140.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以长春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
  • 141.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地理科学,2011年
  • 142.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地理科学,2011年
  • 143. 论县域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以吉林省伊通县为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
  • 144. 经济地域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心地及其扩散域,地理科学,2010年
  • 145. 经济地域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心地及其扩散域,地理科学,2010年
  • 14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举措,教学研究,2010年
  • 147. 大庆油田石油开采环境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
  • 148. 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劳动就业的优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
  • 149. 城乡规划底图的制作过程及发展趋势,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
  • 150.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apacities and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of Coal-resource-based Counties of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0年
  • 151. 幼年期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对策探讨-以辽宁省调兵山市为例,城市,2010年
  • 152. 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过程、机理及程度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
  • 153. 黑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共生”模式研究,经济地理 ,2010年
  • 154. 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
  • 155. 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空间结构及区域作用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年
  • 156. 人地系统演变背景下地理学传统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年
  • 157. 多元资源型县城循环系统构建,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
  • 158. Constitu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cost by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ustrial: A case study of Daqing City,MASS 2009,2009年
  • 159. Degree evaluation on economic system vulnerability of Daqing City,MASS 2009,2009年
  • 160. 论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之学科交叉融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 161.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联盟制度探索,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
  • 162.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年
  • 163. 城市与区域关系演化过程及新时代特征,经济地理 ,2009年
  • 16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的区域政策框架构建,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
  • 165. 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体系区域拉动效应探讨,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
  • 166.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及规避机理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 167. 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人文地理 ,2008年
  • 168.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容量分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 169. 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刍议,地理科学教授文集,2008年
  • 170. 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的演变与应用领域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 171. 论世界城市形成发展规律及中国未来的世界城市,中国城市研究(第一辑),2008年
  • 172. 城市组群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
  • 173.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初步研究,地理科学,2008年
  • 174. Spatial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Samsung,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7年
  • 175. 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年
  • 176.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年
  • 177. 东北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年
  • 178. 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 179. 文化产业园的功能、运行模式及发展策略,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 180. 论世界城市形成发展规律及中国未来的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大都市发展论坛国际会议论文集,2007年
  • 181. 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
  • 182.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人文地理,2007年
  • 183.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城市流强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 184. 论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学科融合的趋势,第三次人文地理学发展前沿沙龙论文集,2006年
  • 185. 沈阳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和整合发展研究,2006中外都市圈发展报告,2006年
  • 186.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中国土地科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6年
  • 187. 辽宁省城市化发展战略预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续,2006年
  • 188. 沈阳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
  • 189.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枢架,地理学报,2006年
  • 190. 地缘城市跨国整合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06年
  • 191.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组群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192. 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国整合发展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193. 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2005年
  • 194.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基本框架研究,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
  • 195. 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及因应对策,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2004年
  • 196. 东北城市组群整全关系及其调控——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地理学报增刊,2004年
  • 197. 长春市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 198.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组群结构与功能,“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变化”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
  • 199. 吉林省"基地建设"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及因应对策,“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2003年
  • 200. 论中国东北地缘关系及因应对策,人文地理(CSSCI),2003年
  • 201. 中国东北地缘关系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 ,2002年
  • 202. 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地理科学,2002年
  • 203.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Tumen River Basi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2年
  • 204. 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刍议,东北师大学报 ,2001年
  • 205.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地理科学,2001年
  • 206. 地理课程复习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版(专刊) ,2001年
  • 207. 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论略,远东经贸导报 ,2001年
  • 208. 对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思考(1,2),远东经贸导报 ,2001年
  • 209. 势不可挡的21世纪中国城市体系整合发展,城镇聚焦 ,2001年
  • 210. 东北经济区地缘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CSSCI),2001年
  • 211. 森林资源资产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
  • 212. 长春市城市基准房地产价格调查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土地资源研究特刊) ,2001年
  • 213. 长春市城市地价指数测算,东北师大学报(土地资源研究特刊) ,2001年
  • 214. 论长春--吉林城市整和发展,经济地理(CSSCI),2001年
  • 215. 浙、苏、鲁、川、吉五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政策研究,人文地理,2000年
  • 216. 长白山珲春林区天然林保护与利用对策的研究,吉林林业科技 ,2000年
  • 217. 略论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化,98长春中日城市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8年
  • 218. 城市规划的危机与窘迫,城市问题 ,1996年
  • 219.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问题探讨,东北师大学报 ,1996年
  • 220. 论中国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时空背景,东北亚研究,1996年
  • 221. 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及其变化特点和演进趋势,95中国东北——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 ,1995年
  • 222. 图们江地区开发空间格局构想,经济地理(CSSCI),1995年
  • 223.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年
  • 224. 中国东部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趋势分析——以长春市为例,人文地理,1995年
  • 225. 略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镇经济 ,1995年
  • 226. 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辨析与反思,城镇经济 ,1995年
  • 227. 长春市在全国国际性城市体系中的地位,长春建设 ,1995年
  • 228. 21世纪中国国际性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城市规划(CSSCI),1995年
  • 229. 大城市郊区城市化走向及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经济地理(CSSCI),1994年
  • 230. 城市用地平衡方法的新探索,地理科学与地理系统分析 ,1994年
  • 231. 县域城镇与共同市场体制建设的新思考,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年
  • 232. 21世纪中国国际性城市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想,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文选 ,1994年
  • 233. 长春市区城市化走向及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1994年
  • 234. 对长春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思考,长春建设 ,1993年
  • 235. 农作物单产水平预测实用方法探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年
  • 236. 全面把握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内涵,长春日报,1993年
  • 237. 试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1993年
  • 238. 略论现代国际性城市的基本特征,人文地理,1993年
  • 239. 东北经济区划与生产力布局,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240. 小城镇发展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几个问题,东北三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集 ,1991年
  • 241. 东北地区能源基地总体布局决策的AHP分析,资源环境开发论文集 ,1987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