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办公电话:0431-84568036
办公地点:出版社

个人简历

谷国锋,1966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1986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0年毕业留校工作,2000年、2005年分获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学位、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08—2009.10 美国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公派访问学者。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区域经济学博士点负责人,博士生指导小组组长,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东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1999年11月由学生处调入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其间做过5年本科生辅导员。2002年攻读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转为专任教师,开始从事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年底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开始招收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11月被遴选为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底晋升为教授。 至今已培养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生57名(毕业50人,在读7人)、区域经济学博士生16名(毕业10人,在读6人),招收博士后2名(出站入校2人)。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尺度-流”视角下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化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批准号:4237117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计量视角下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批准号:16BJL0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多源数据视角下城市群网络的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23YJAZH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与路径研究——基于要素到创新的视角,批准号:15YJA790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空间结构谱及其经济——环境效应研究,批准号:11YJA790034)等17项,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2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SCI、SCI、CSSCI、CSCD等重点刊物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1部,参编著作2部。学术兼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资源科学》等期刊及多所大学学报审稿人。 追求目标:认真做人,诚信行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科学思想方法;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区域经济学 研究兴趣:以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重点,侧重动态最优化理论和空间计量方法在区域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区域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130024 【个人学习简历】 1986.09—1990.07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7.09—2000.07 东北师范大学马列部(现马克思主义学部)学习 获科技哲学硕士学位 2002.03—2005.1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习 获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9.08—2009.10 美国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公派访问学者 2013.09—2013.1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7.04.05—04.30 中共中央党校第75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个人工作简历】 1990.07—1999.11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科员、副主任科员、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主任 其间:1990.09—1991.07 吉林省抚松县兴参中学、二参场中学社会实践    1996.03—1996.06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综合处借调工作 1999.11—2003.1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2003.12—2011.1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               2011.11—2011.1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12—2013.0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01—2013.03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03—2017.08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9—2024.07 东北师范大学人事处 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4.08—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全校通识选修课);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与应用;现代自然地理理论与方法(基地班) 硕士生: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发展方向课);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地理学学科基础课);中级宏观经济学(必修课);中级计量经济学(必修课);空间计量经济学(必修课);工程数学(专业基础课) 博士生:区域经济学前沿理论与实践(侧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动态模型与计量方法)(必修课);空间计量经济学专题研究 (必修课);高级宏观经济学(必修课);高级计量经济学(必修课) 【人才培养】 指导硕士研究生:57人(人文地理学37人;区域经济学19人:专业硕士1人)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2005级:2人(人文地理学—蔡维英; 区域经济学—李云红) 2006级:2人(人文地理学—王淑玲; 区域经济学—张 晶) 2007级:4人(人文地理学—王 坤、马艳新、黄了如; 区域经济学—李洪波) 2008级:4人(人文地理学—顾寒琳、冯慧宇、靳宇婷、申 雪) 2009级:6人(人文地理学—龙向洁、付迎春、刘庆果、闫丹丹; 区域经济学—解瑯卓、黄 亮) 2010级:3人(人文地理学—谷晓蕾、宋 达、詹姆斯James—来自Republic of Malawi的留学生) 2011级:2人(人文地理学—王美楠; 区域经济学—徐光华) 2012级:4人(人文地理学—王雪辉、姜 萌; 区域经济学—贾 博、张媛媛) 2013级:3人(人文地理学—刘 多; 区域经济学—薛 琳、吴永宁) 2014级:3人(人文地理学—孙晓毓、李连刚、贾占华) 2015级:2人(人文地理学—吴媛媛、 区域经济学—吴英哲) 2016级:4人(人文地理学—许瑛航、邢 丁、李 萌; 区域经济学—任 英) 2017级:2人(人文地理学—陈 婧; 区域经济学—郭莹莹) 2019级:4人(人文地理学—李晨曦; 区域经济学—白 兰、张笑丛、刘博元) 2020级:2人(区域经济学—张浩哲、曹晓娜) 2021级:1人(专业硕士—苗瞾玮) 2021级:2人(人文地理学—王弘彦、马慧丹) 在读硕士研究生: 2022级:3人(人文地理学—姜昕昊、陈佳宸、范然然) 2023级:2人(人文地理学—刘宇航、孙 琳) 2024级:2人(人文地理学—赵少康;区域经济学—王天昊) 指导博士研究生:15人 (已毕业10人,在读5人) 2012级:1人(区域经济学—姚 丽,2015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西南大学) 2013级:1人(区域经济学—王建康,2016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华侨大学) 2014级:1人(区域经济学—李 俏,2019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长春工程学院) 2015级:2人(区域经济学—王雪辉,2018年7月毕业,获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就业去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15级: (区域经济学—张芷若,2019年12月毕业,就业去向:吉林建筑大学) 2016级:1人(区域经济学—贾占华,2020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辽宁大学) 2017级:1人(区域经济学—周伊楠,2021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大连民族大学) 2018级:2人(区域经济学—任秋爽,2022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天津商业大学); 2018级: (区域经济学—范春斌) 2019级:2人(区域经济学—周宏浩,2023年7月毕业,就业去向:山西师范大学); 2019级: (区域经济学—赵 欣,2023年12月毕业,在职: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级:2人(区域经济学—杨天昊、汤小银) 2021级:2人(区域经济学—任慧敏、孙德尔) 2024级:1人(区域经济学-宁国芳) 招收博士后2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黄 悦(2016年7月入站,2019年7月出站入校) 刘 鉴(2021年7月入站,2023年9月出站入校)

社会兼职

  •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 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评审专家
  •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 常务理事 副会长
  •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理事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理事
  • 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常务理事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0-03-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一等奖
  • 2014-09-01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方法
  • 现代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 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 区域经济学理论前沿专题
  • 现代自然地理理论与方法
  •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实践(1)
  •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实践2
  • 经济学原理
  • 社会经济统计原理与方法
  •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实践4
  • 临班242
  • 临班159
  • 临班953
  • 空间计量经济学
  • 临班244
  • 临班181
  • 临班246
  • 临班599
  • 临班158
  •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 临班515
  • 临班257
  • 区域经济学(硕士)
  • 临班456
  • 临班458
  • 区域经济学前沿与进展
  • 临班236
  • 临班238
  • 自然地理学(硕士)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临班1079
  • 临班1078
  • 人文地理学(硕士)
  • 临班600
  • 临班296
  •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
  • 区域经济学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多源数据视角下城市群网络的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23年
  • 2. “尺度一流”视角下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化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年
  • 3. 吉林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7年
  • 4. 空间计量视角下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16年
  • 5. 农安县太平池水库旅游项目策划,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16年
  • 6.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与路径研究——基于要素到创新的视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15年
  • 7. 科技创新驱动朝阳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其他课题,2014年
  • 8. 长春市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效应提升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13年
  • 9. 公主岭市重点旅游区概念规划,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3年
  • 10. 吉林省抚松县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13年
  • 11. 公主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12年
  • 12. 吉林省清洁生产的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创新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11年
  • 13. 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空间结构谱及其经济——环境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11年
  • 14. 贫困文化改造取向中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一所高校的实证研究,校内思政研究项目,2010年
  • 15.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个性化选择研究,校内思政研究项目,2010年
  • 16. 吉林省清洁生产激励机制和持续清洁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10年
  •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范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校内思政研究项目,2009年
  • 18. 吉林省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协调性的指标体系研究,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08年
  • 19.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学研究,校内项目,2007年
  • 20.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实证研究,校内项目,2004年
  • 专著:
  • 1.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 2. 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 3.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4. 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01-1年
  • 论文:
  • 1. How low-carbon innovation drives city's green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4年
  • 2. 民族地区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年
  • 3. 全国—本地尺度下东北三省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与创新能力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 4. 技术关联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东北三省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科学决策,2023年
  • 5. 融合地理思维的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 内涵及分析框架,地理科学进展,2023年
  • 6. 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东北地区生态协同共建关系研究,税务与经济,2023年
  • 7.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effec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change in heterogeneous regions: evidence from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SSCI),Economic Research Ekonomska Istrazivanja,2022年
  • 8. Innovation Effect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of Related Variet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efecture-level City Data of China,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2022年
  • 9. Assessing the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on carbon emission from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how underlying mechanism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2年
  • 10. 外部性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地理研究,2022年
  • 11. IS LOC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TFP OF AN OLD INDUSTRIAL AREA? -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NORTHEAST CHINA(SSCI),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2021年
  • 1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Cycle and Industrial Fluctu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OMPLEXITY,2021年
  • 13. 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对环境影响的空间效应及门槛特征,经济地理,2021年
  • 1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污染减排效应评估——基于PSM-DID自然实验的证据,干旱区资源与环,2020年
  • 15. 东北地区FDI对城乡收入不均等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SYS-GMM估计及门槛回归模型,华东经济管理,2020年
  • 16. 中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地理科学,2020年
  • 17. 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年
  • 18. 基于时域、频域方法的东北地区经济周期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9年
  • 19. 中国地级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9年
  • 20. 经济结构失衡限制东北经济增长了吗?——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经济经纬,2019年
  • 21. 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工业技术经济,2019年
  • 22.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水平评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地理科学,2019年
  • 23. 创新要素投入视角下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
  • 24.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析,经济地理,2019年
  • 25. 吉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经济地理,2019年
  • 26.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19年
  • 27. 基于城、市视角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地理科学,2018年
  • 28.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
  • 29.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时空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 30. 科技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年
  • 31. The Ev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8年
  • 32. 基于市场潜能的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地理科学,2017年
  • 33. 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7-201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
  • 34.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6年
  • 35. 市场潜能、地理距离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16年
  • 36. 东北三省经济一体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 37. 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
  • 38. 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
  • 39.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地理科学,2016年
  • 40.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关系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
  • 41.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地理科学,2016年
  • 42.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
  • 43. 中国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分析,科学决策,2015年
  • 44.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
  • 45. 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
  • 46. 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人口与发展,2015年
  • 47. 城市化进程、空间溢出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 ,财经研究,2015年
  • 48. 健康城镇化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优化策略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 49. 吉林省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科学,2014年
  • 50. 中国经济空间一体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格局及区域差异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
  •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郑州城市新建住宅空间效应研究,经济地理 ,2014年
  • 5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 53.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的内在价值与基本思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 54. 基于ESDA的吉林省生态效益空间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 55.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地理科学,2011年
  • 56. Plann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Malawian cities: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missing lin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2011年
  • 57.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中国区域经济,2011年
  • 58.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吉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
  • 59. 辽中南城市群宜居性评价研究,学习与探索 ,2011年
  • 60.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
  • 61. 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经济地理 ,2010年
  • 62.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ESDA(ISSHP),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2010年
  • 63.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商业研究 ,2010年
  • 64. 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的应用,情报科学 ,2009年
  • 6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
  • 66. 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
  • 67. 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
  • 68. 格兰杰因果关系原理在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 ,2009年
  • 69. 对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
  • 70. 发挥辅导员自身优势 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 71. 发挥辅导员自身优势 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 72. 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诊断与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 73. 基于动力系统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
  • 74.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地理科学,2008年
  • 75. 长春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 76. 东北地区产业协调机制研究,经济纵横,2007年
  • 77. 吉林省中药经济发展环境与对策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2005年
  • 78. 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
  • 79. 区域经济系统研究中的动力学方法与模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80. 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81. 中药经济应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82. 区域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诊断与排除,当代经济研究 ,2003年
  • 83.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 84. 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纵横 ,2003年
  • 85.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年
  • 86. 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0年
  • 87.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年
  • 88.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变革的社会因素分析,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年
  • 89. 当代大学生就业中的几个问题探析,社会科学战线(增刊),1999年
  • 90. 对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青年学研究 ,1999年
  • 91.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 ,1999年
  • 92. 招生并轨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年
  • 93. 新形势下高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6年
  • 94. 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之我见,东北师大学报 ,1995年
  • 95. 对实施“中期改革方案”的认识与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4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