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85099667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付强,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的主要业绩有: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高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建立了“一体化,多层次”的新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基础化学实验室统一管理的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承担吉林省教改项目“高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曾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和吉林省全省优秀教师称号。   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和功能材料化学。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吉林省自然科学项目7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1993年-1995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1995年-1999年任化学系系主任,1999年-2003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03年-2007年任化学学院党委书记,2007年-2013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现任化学学院资深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委员会主任。 2007年1月-2007年3月:德国Max-Planck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0年6月-2003年7月:吉林大学理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1995年9月-1999年6月: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6月理学博士学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物质结构助教进修班学习   1978年3月-1982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1982年1月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7年12月-先后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12月-1997年12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86年9月-1992年12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讲师   1982年3月-1986年9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助教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2017-11-10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8-11-06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1995-05-01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结构化学
  • 化学中的数学方法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6年
  • 2. 化学指纹图谱在新型毒品溯源及相关性检验中的应用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15年
  • 3. 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金属酞菁材料合成技术开发,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2012年
  • 4. 杂多酸的电子结构与催化反应设计,吉林省科委,2009年
  • 5. 第二期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项目,2001年
  • 专著:
  • 1. 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1-7年
  • 2. 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1-7年
  • 3. 晶体化学,东北师大化学系,01-6年
  • 4. 结构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01-6年
  • 5. 物质结构自学指导,东北师大成人教育学院,01-1年
  • 6. 普通化学实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1年
  • 论文:
  • 1. Synthesis of Novel Tetrazol-Pyridine Based Cationic Ir(III) Complexes with Efficient AIE Characteristic and Significant Mechanochromic Luminescence Behavior,DYES AND PIGMENTS,2021年
  • 2. Constructing metal-free and cost-effective multifunctional separator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NANO ENERGY,2019年
  • 3. A simple strategy to achieve remarkable mechanochromism of cationic Ir(iii) phosphors through subtle ligand modific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2018年
  • 4. Porous Molybdenum Carbide Nanorods as Novel "Bifunctional" Cathode Material for Li-S Batteries,CHEM-EUR J,2018年
  • 5. Tuning Emission of AIE-Active Organometallic Ir(III) Complexes by Simple Modulation of Strength of Donor/Acceptor on Ancillary ligands,ORGANOMETALLICS,2016年
  • 6. Stable Luminescen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Dual-Functional Materials To Encapsulate Ln3+ Ions for White-Light Emission and To Detect Nitroaromatic Explosives,INORG CHEM,2015年
  • 7. Solid-S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Doubly Triggered by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in 3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Great Enhancement of Stability and Gas Adsorption,CHEMICAL SCIENCE,2014年
  • 8. 面向免费师范生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 9. A promising anchor group for efficient organic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iodine-free redox shuttles: a theoretical evalu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3年
  • 10.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D-A copolymers based on 11,12-difluorodibenzo[a,c] phenazine acceptor unit,MACROMOL CHEM PHYS,2013年
  • 11. Modification on C219 by coumarin donor toward efficient sensitizer for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A theoretical study,DYES PIGMENTS,2013年
  • 12.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 non-interpenetrating 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ased on octahedral cage-like building units for highly efficient reversible adsorption of iodine,CHEM COMMUN,2012年
  • 13. Syntheses, 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d(10) 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s: From 1D to 3D complexes based on mixed ligands,INORG CHIM ACTA,2012年
  • 14.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novel tetra(4-benzoyl)phenoxy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2年
  • 15.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on tuning the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molecular switching of triarylborane derivatives,CHINESE SCI BULL,2012年
  • 16. Carbonyl Amine/Schiff Base Ligands in Manganese Complexes: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Capability of NO Release,INORG CHEM,2012年
  • 17. Halonium-initiated electrophilic cascades of 1-alkenoylcyclopropane carboxamides: effcient access to dihydrofuropyridinones and 3(2H)-furanones,CHEM COMMUN,2011年
  • 18. Theoretical study on electronic spectrum properties of group 12 bis-metal(Ⅱ) complexes of [26]hexaphyrin(1.1.1.1.1.1),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2011年
  • 19. 碳硼烷桥连噻吩化合物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DFT计算,ACTA CHIM SINICA,2011年
  • 20. 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metal-free and metallo-phthalocyanines substituted with 8-quinolinoxy moieties ,J CHEM RES-S,2011年
  • 21. St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metal-free and magnesium tetrathieno[2,3-b]porphyrazine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0年
  • 22. TD-DFT and LDM studies of the electronic spectrum properties of 2-(2,J MOL STRUC-THEOCHEM,2010年
  • 23.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tetra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ato zinc derivatives,J MOL STRUCT,2010年
  • 24.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Electronic Transition of Tris(8-quinolinolate) Aluminum Grafted on Poly(p-phenylenevinylene) Units with the Localized-density-matrix Method,CHINESE J CHEM,2009年
  • 25.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Zinc(II) and Cadmium(II) Coordination Complexes Based on Different (Pyridyl)imidazole Derivatives and 1,4-Benzenedicarboxylate,CRYST GROWTH DES,2009年
  • 26. d(10)-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analogue di(pyridyl) imidazole derivatives and 4,4,DALTON T,2008年
  • 27. Self-Assembly of 2D→2D Interpenetrating Coordination Polymers Showing Polyrotaxane- and Polycatenane-like Motifs: Influence of Various Ligands on Topological Structural Diversity,INORG CHEM,2008年
  • 28. d10-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analogue di(pyridyl)imidazole derivatives and 4,4'-oxydibenzoic acid: influence of flexible and angular characters of neutral ligands on structural diversity,Dalton Transactions,2008年
  • 29. 3,3'-Diazenediyldiphthalic acid dihydrate,ACTA CRYSTALLOGR E,2008年
  • 30. u-4,4'-Diazenediyldiphthalato-k2-O2:O2' -bis[pentaaquamanganese(II)] tetrahydrate,ACTA CRYSTALLOGR E,2008年
  • 31. 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New tetra-Substituted Metal Phthalocyanines,CHEM RES CHINESE U,2008年
  • 32. 4,4'-二硝基-6,6'-二甲基-2,2'-联吡啶-N,N'-氧化物的合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 33.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zinc phthalocyanine complex,J MOL STRUCT,2007年
  • 34. 2,9,16,23-四-(3-叔丁基-4-甲氧基苯氧基)金属酞菁的合成与溶解性,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 35. 2,9,16,23-四联苯基金属酞菁的合成、溶解性及光学性质,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
  • 36. 线型和星型平面噻吩类低聚物衍生物分子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
  • 37. 四萘氧基镉酞菁的合成及电子光谱,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 38. 取代邻苯二腈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
  • 39. 氧化锌薄膜的可控浸润性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
  • 40. 酞菁钴吡啶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
  • 41. 4-(2,6-二甲基苯氧基)邻苯二腈的合成与物理光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
  • 42. C3H+与N反应的理论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
  • 43. A novel copper(II)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2,2-bipyridyl-3,3-dicarboxylic acid,ACTA CRYSTALLOGR C,2005年
  • 44. 苯基二茂锆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光谱,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 45. 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的能带结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 46. OH+C2H2N←C2H3+NO→CH3+NCO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4年
  • 47. 多氯联苯辛醇/水分配系数的计算,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 48. 多环芳烃水中溶解度的理论计算,分子科学学报,2004年
  • 49. 2,9,16,23-四硝基酞菁钴(Ⅱ)的合成及光谱性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 50. 取代邻苯二腈的合成,分子科学学报,2004年
  • 5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xCrxO4电化学性能的研究,CHEM J CHINESE U,2004年
  • 52. CH3O2+ClO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3年
  • 5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CHEM J CHINESE U,2003年
  • 54. CH302+NO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
  • 55. CH302+NO 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HEM J CHINESE U,2003年
  • 56. 共面堆积的一维线性聚合酞菁,化工新型材料 ,2003年
  • 57. C2H3+NO-OH+C2H2N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增刊) ,2002年
  • 58. 异自旋中心三自由基分子的磁性设计,ACTA CHIM SINICA,2002年
  • 59. 耐高温抗静电聚合酞菁,化工新型材料 ,2002年
  • 60.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S/I/B)星型嵌段聚合物的研制方法,弹性体 ,2002年
  • 61. C2H3+O2--HC.O+H2CO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2年
  • 62. 2,2 -联吡啶同自旋双自由基的量子化学研究,ACTA CHIM SINICA,2001年
  • 63. 双自由基间苯体系铁磁分子设计,分子科学学报,2001年
  • 64.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电子结构与药性的关系,分子科学学报,2000年
  • 65. 水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微观分布的理论模型,分子科学学报,2000年
  • 66.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bout Inf Iuence of AI,5th IOMRS Intern Conf.Adv.Mater ,1999年
  • 67. 异自旋中心有机铁磁体分子设计,东北师大学报 ,1999年
  • 68. KH[ZnW OAl]-9.5H O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
  • 69. 连锁考察法是提高实验教学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学研究,1997年
  • 70. α-Keggin结构杂多蓝的量子化学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英文版) ,1997年
  • 71. [SiMo Mo O]及其钒取代杂多阴离子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
  • 72. 甲硫醛单分子热分解反应,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
  • 73. 三氮宾分子的磁性设计,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
  • 74. [SiMo Mo O]及其钒取代物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
  • 75. 化学动力学中的隧道效应的研究IV,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
  • 76. 杂多化合物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选择,东北师大学报 ,1997年
  • 77. 对化学系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学研究,1997年
  • 78. 隧道效应在硅酮单分子热反应中的应用,东北师大学报 ,1996年
  • 79. 双核金属酞箐的离散变分X_α法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80. Kiggin结构钼硅系列杂多蓝的量子化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量化会文集 ,1996年
  • 81. 有机磁性体的分子设计,第六届全国量化会文集 ,1996年
  • 82. 聚并苯和取代聚并苯电子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83. 新型有机发光材料-----哑二唑衍生物,功能材料(增刊),1996年
  • 84. 高速分散液相色谱法测定毒饵中的溴敌隆,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5年
  • 85. 加强基础 突出应用 努力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教学研究,1995年
  • 86. 化学动力学中单分子热反应隧道效应计算程序KANDE,东北师大学报 ,1995年
  • 87. 《晶体化学》选修课的教学改进与体会,教学研究,1994年
  • 88. 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5),第五届全国量化会议文集 ,1993年
  • 89. 甲硫醛,甲硅酸醛单分子反应的遂道效应,第五届全国量子化学会文集 ,1993年
  • 90. 双核金属太箐类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双核太箐铁分子的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1. Fe(II)、Co(III)卟吩复合物电子结构的INDO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2.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自由双酞菁分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3.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酞菁铁催化脱硫电子转移机制,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4. 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探索和体会,吉林高校工会工作理论研究 ,1993年
  • 95. HnC-NHm(n=1,2,3;m=1,2)脂肪胺系列脱氢反应的同系规律,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6.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酞菁铁催化NH$SCN转化及COS脱硫机,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7. M(POR)与M(PC)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理-电子逐道迁移,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8. 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双核酞菁镍分子的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99. 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100. H2X=SCx=C.Si体系单分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四届全国化学动力会议论文摘要中国 ,1992年
  • 101. "结构化学"计算机汉字辅导.自测软件及其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究,1992年
  • 102. 化学动力中隧道效应的研究I甲醛脱氢反应的隧道反应,第四届全国化学动力学文摘 ,1992年
  • 103. 化学动力学中隧道效应的研究I甲醛脱氢反应中的隧道效应,化学学会 ,1992年
  • 104. 甲亚胺异构化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
  • 105. 学分积评定学习成绩的尝试,教学研究,1991年
  • 106. 反式聚乙炔中荷电孤子态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107. YBa CU#OY体系高温超导电性的理论研究II--CUO#链对决定体系超导,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108. 化学反应的禀反应坐标法(X)-氨机卡宾脱氢反应的从头计算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109. 化学反应的禀反应坐标法(VIII)--甲基叠痰热解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110.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VI.甲胺脱氢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91年
  • 111. 物质结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教学研究,1991年
  • 112.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等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113.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VII乙炔与乙烯[2+2]环加成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114.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异构化反应的反应途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90年
  • 115. 聚乙炔荷电孤子态的PPP法研究,合成金属 ,1990年
  • 116. 氨基卡宾1,2-H迁移和内翻转反应的反应路每径解析,中国化学(英文版) ,1990年
  • 117. 甲亚胺脱氢反应的从头算研究,高校化学学报 ,1990年
  • 118. YBa2Cu3O7-y体系高Tc的理论研究(1),东北师大学报 ,1990年
  • 119. 反应途径和模式选择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高校化学学报》,庆祝唐敖庆教授执教五十年学术论文专集 ,1990年
  • 120. 甲亚铵脱氢和异构化反应的模式选择研究,第三届全国化学动力系摘要 ,1990年
  • 121. 化学反应模式选择研究的IRC近似,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会议论文集 ,1990年
  • 122. 甲胺甲亚胺及氨基卡宾脱氢反应同系规律的理论研究,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会议论文集 ,1990年
  • 123. 甲基叠氮热能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论文集 ,1990年
  • 124. 化学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学研究,化学研究与应用,1989年
  • 125. 甲亚胺的异构化和脱氢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高校化学学报 ,1989年
  • 126. 化学反应内禀反应坐标法乙炔和乙烯地[2+2]环加成反应RIC解析,全国第三届化学会议论文集 ,1987年
  • 127. 聚乙炔中孤子状态的PPP法研究,全国第三届化学会议论文集 ,1987年
暂停信息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