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
办公电话:0431-85681788
办公地点:

个人简历

  1981年9月从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1985年毕业并考取本校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赵成大教授从事化学反应量子理论领域的研究工作;1988年6月毕业并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此间曾主讲了本科生 物质结构、晶体化学,研究生 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催化反应动力学等多门课程;就微观反应动力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学科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因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突出,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职称。   1994年9月带职考取本校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师从于刘景福、赵成大两位教授,从事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脱硫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因本课题极具市场应用开发潜力,1995年5月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精细化工开发公司(校办高科技产业)副经理,从事PDS脱硫催化剂(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的性能改良研究和市场开发工作。1997年6月博士毕业,并于同年十月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精细化工开发公司经理职务至今。因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成绩突出,于1998年11月晋升为教授职务。   2000年,在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中P-400型高效脱硫脱氰催化剂面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年,就该产品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取得了国家科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资助金额80万元)。2003年P-400高效脱硫催化剂系列产品中的民用产品(P-400高效除臭洁厕剂)已打入国际市场,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为扩大东北师范大学在国际上的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的科研工作也由最初的基础研究,经应用研究的过渡,最后走上了开发研究以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组织、实施工作的道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回报国家培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读本科   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读硕士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读博士 1988年6月至1990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1990年5月至1992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讲师   1992年6月至1998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98年11月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授   1995年5月至1997年10月,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精细化工开发公司副经理   1997年10月至今, 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精细化工开发公司经理   2000年7月至2003年5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应化系主任   2000年7月至2003年6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获奖情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1990-04-01 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优秀奖
  • 2020-11-04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14-12-31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95-05-01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学信息 (数据来源:教务处)

  • 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学科解析1
  • 催化原理
  • 结构化学
  • 学科教学
  • 2019级学科
  • 2018学科教学
  • 20级学科
  • 学科21级
  • 22级学科专硕
  • 生物化学
  • 中学化学学科理解
  • 物理化学A-1
  • 化学微观世界导论
  • 量子力学思想基础
  • 毕业论文

科研信息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 项目:
  • 1. 25t/a六乙酸亚胺基双核酞菁钴脱硫脱氰催化剂,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09年
  • 2. 30吨/年高效脱硫脱氰催化剂P400研究,科技部,2009年
  • 3. 用作分子材料的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教育部,2009年
  • 4. 由乙烯与乙酸气相直接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技术,吉林省科委,2009年
  • 5. 聚氧基四亚甲基乙二醇的合成,吉林省科委,2009年
  • 6. 高Tc起导电性的机理研究,校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9年
  • 专著:
  • 1. 英汉图书情报辞典,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1-6年
  • 论文:
  • 1. 化学聚集思想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化学教育,2023年
  • 2. “基于尺度再探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化学教育,2022年
  • 3. 基于微观粒子运动本质再探核外电子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化学教育,2022年
  • 4.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年
  • 5. 现代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微观视角探析,化学教育,2020年
  • 6. Highly Improved Cycling Stability of Anion De-/Intercalation in the Graphite Cathode for Dual-Ion Batteries,ADV MATER,2019年
  • 7. Quantum chemical study on first hyperpolarizabilities of mono- and bimetal Pt(II) diimine complexes,J ORGANOMET CHEM,2012年
  • 8. In2O3 nanocubes/carbon nanofibers heterostructures with high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 MATER CHEM,2012年
  • 9. Iron phthalocyanine/TiO2 nanofiber heterrostructures with enhanced visibl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ssisted with H2O2,J HAZARD MATER,2012年
  • 10. Enhancement of the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In2O3-TiO2 Nanofiber Heteroarchitecture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2年
  • 11.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ew ionic liquid crystals based on para-nitroazobenzene with substitution Vinylimidazolium ion group,LIQ CRYST,2011年
  • 12. Highly dispersed Fe3O4 nanosheets on one-dimensional carbon nanofibers: Synthesi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s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s,NANOSCALE,2011年
  • 13.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3D flower-like iron phthalocyanine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NANOSCALE,2011年
  • 14. Dandelion-like Fe3O4@CuTNPc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as a magnetically separable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J MATER CHEM,2011年
  • 15.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O-Carbon Nanofiber Heteroarchitecture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1年
  • 16. Tin oxide(SnO2) nanoparticles/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CNFs) heterostructures:Controlled fabrication and high capacitive behavior,J COLLOID INTERF SCI,2011年
  • 17. Zinc phthalocyanine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 with hollow interior space: Solvent–thermal synthesis and high visible photocatalytic property,J COLLOID INTERF SCI,2010年
  • 18. Facile synthesis of a Carboxyl-functionalized Zinc Phthalocyanine,SYNTH REACT INORG M,2010年
  • 19. New ionic liquid crystals based on azobenzene moiety with two symmetric imidazolium ion group substituents,LIQ CRYST,2008年
  • 2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 crystals with a p-nitroazobenzene moiety,LIQ CRYST,2008年
  • 21. The facil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imido-substituted zinc phthalocyanines,DYES PIGMENTS,2008年
  • 22. The control of phthalocyanine properties through nitro-group electronic effect,SPECTROCHIM ACTA A,2005年
  • 23. 两种四苯甲亚胺基酞菁锌(Ⅱ)的合成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
  • 24. Facile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y comparisons of tetraaminometallophthylocyanines with and without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DYES PIGMENTS,2005年
  • 25.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4年
  • 26. 静电纺丝法制备NiO纳米纤维及其表征,CHEM J CHINESE U,2004年
  • 27. Preparation of co3O4 Nanofibers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CHINESE CHEM LETT,2004年
  • 28. Preparation of Mn3O4 Nanofibres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CHINESE CHEM LETT,2004年
  • 29. 四氨基取代金属酞菁的光谱分析,分子科学学报,2004年
  • 30. A Novel Method for Making NiO Nanofibres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CHINESE CHEM LETT,2004年
  • 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xCrxO4电化学性能的研究,CHEM J CHINESE U,2004年
  • 32. A novel method for making CuO superfine fibres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INORG CHEM COMMUN,2003年
  • 33. 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Co3O4 nanofibers by using electrospun pva/cobalt acetate composite fibers as precursor,MATER CHEM PHYS,2003年
  • 3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O nanofibres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INORG CHEM COMMUN,2003年
  • 3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CHEM J CHINESE U,2003年
  • 36. 两种四氨基铜酞菁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分子中氨基的稳定性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3年
  • 37. 两种四氨基锌酞菁异构体的简易合成及其表征,CHEM J CHINESE U,2002年
  • 38. 四氨基取代金属酞菁的简易合成及其光谱分析,第二届酞菁与卟啉化学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年
  • 39. 高质量AIPO4-5分子筛单晶的螯合剂法合成与表征,分子科学学报,2002年
  • 40. 平面双核酞菁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 41. 邻苯二酚在合成全硅方钠石分子筛大单晶中的螯合效应,分子科学学报,2001年
  • 42. 邻苯二酚做螯合剂合成不同粒度、形貌的全硅方钠石分子筛大单晶,分子科学学报,2001年
  • 43. MTsPc催化H2S还原硝基苯反应性能的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0年
  • 44. 双核酞箐钴磺酸钠配位性质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
  • 45. α-Keggin结构杂多蓝的量子化学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英文版) ,1997年
  • 46. [SiMo Mo O]及其钒取代杂多阴离子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
  • 47. 甲硫醛单分子热分解反应,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
  • 48. 隧道效应在硅酮单分子热反应中的应用,东北师大学报 ,1996年
  • 49. 双核金属酞箐类化合物催化脱硫机理研究VI-电子转移机制和催化脱硫机理,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50. 双核金属酞箐的离散变分X_α法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51. 双核金属酞箐类化合物催化脱硫机理研究III—M(Ⅱ)Pc-PcM(Ⅱ)的电子结构及M(Ⅱ)与Pc间的键合方式,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52. 双核金属酞箐类化合物催化脱硫机理研究IV—中心金属离子对MPc-PcM催化活性的影响,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53. 双核金属酞箐类化合物催化脱硫机理研究V-MPc─PcM与分子O_2的键合及荷移方式,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
  • 54. PDS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5年
  • 55. 化学动力学中单分子热反应隧道效应计算程序KANDE,东北师大学报 ,1995年
  • 56. 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5),第五届全国量化会议文集 ,1993年
  • 57. 甲硫醛,甲硅酸醛单分子反应的遂道效应,第五届全国量子化学会文集 ,1993年
  • 58. 双核金属太箐类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双核太箐铁分子的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59. Fe(II)、Co(III)卟吩复合物电子结构的INDO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0.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自由双酞菁分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1.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酞菁铁催化脱硫电子转移机制,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2. 双核酞箐钴磺酸盐催化脱硫机理研究II. 催化脱硫机理和动力,催化学报,1993年
  • 63. 甲亚胺1,1-脱氢反应途径的帘子拓扑研究,ACTA CHIM SINICA,1993年
  • 64. HnC-NHm(n=1,2,3;m=1,2)脂肪胺系列脱氢反应的同系规律,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5. 双核金属酞菁化合物催化机理研究-酞菁铁催化NH$SCN转化及COS脱硫机,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6. M(POR)与M(PC)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理-电子逐道迁移,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7. 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双核酞菁镍分子的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8. 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 ,1993年
  • 69. H2X=SCx=C.Si体系单分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四届全国化学动力会议论文摘要中国 ,1992年
  • 70. 甲亚胺1.1脱氢反应途径的量子拓朴研究,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
  • 71. 化学动力中隧道效应的研究I甲醛脱氢反应的隧道反应,第四届全国化学动力学文摘 ,1992年
  • 72. 甲亚胺1.2-脱氢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量子拓朴研究,高校化学学报 ,1992年
  • 73. 甲亚胺1,2--脱氧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量子拓扑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74. 甲亚胺异构化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
  • 75. PDS脱硫技术及其催化机理,石油化工,1991年
  • 76. PDS催化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2]反应机理模型的实验佐证,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77. YBa CU#OY体系高温超导电性的理论研究II--CUO#链对决定体系超导,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78. 乙炔与氢化锂单体和二聚体加成反应中的HOMO--HOMO相互作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79. 化学反应的禀反应坐标法(X)-氨机卡宾脱氢反应的从头计算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0. 化学反应的禀反应坐标法(VIII)--甲基叠痰热解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1.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VI.甲胺脱氢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91年
  • 82.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IX)--甲硅硫醇脱氢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3. 乙炔与氢化锂加成反应的机理的动力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4. 双核酞箐钴磺盐酸催化脱硫机理研究中CN毒性能及其机理,催化学报,1991年
  • 85. 物质结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教学研究,1991年
  • 86. 硫代甲酰安异化物反应的从头算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7.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等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88.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座标法IV-乙炔与氧化锂1:2加成的反应路径,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 89.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VII乙炔与乙烯[2+2]环加成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
  • 90.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异构化反应的反应途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90年
  • 91. PDS催化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II),东北师大学报 ,1990年
  • 92. PDS催化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1]-双核双中心机理模型,东北师大学报 ,1990年
  • 93. 氨基卡宾1,2-H迁移和内翻转反应的反应路每径解析,中国化学(英文版) ,1990年
  • 94. 化学反应的内禀坐标法.加成反应的反应途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90年
  • 95. 甲亚胺脱氢反应的从头算研究,高校化学学报 ,1990年
  • 96. YBa2Cu3O7-y体系高Tc的理论研究(1),东北师大学报 ,1990年
  • 97. 反应途径和模式选择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高校化学学报》,庆祝唐敖庆教授执教五十年学术论文专集 ,1990年
  • 98. 甲亚铵脱氢和异构化反应的模式选择研究,第三届全国化学动力系摘要 ,1990年
  • 99. 化学反应模式选择研究的IRC近似,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会议论文集 ,1990年
  • 100. 甲胺甲亚胺及氨基卡宾脱氢反应同系规律的理论研究,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会议论文集 ,1990年
  • 101. 甲基叠氮热能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论文集 ,1990年
  • 102. 双核肽箐钻催化脱硫机理的量化研究,中国化学会第四届会议论文集 ,1990年
  • 103. 化学反应中的IRC方法:HLI和乙炔加成的反应路径解析,ACTA CHIM SINICA,1989年
  • 104. HLI和它的二聚体与乙炔加成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国际量子化学杂志 英文 ,1989年
  • 105. 化学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学研究,化学研究与应用,1989年
  • 106. 甲亚胺的异构化和脱氢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高校化学学报 ,1989年
  • 107. 氧化物陶瓷超导体的结构与化学键研究,全国第四次结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8年
  • 108. 化学反应内禀反应作标法乙炔与氢化锂单体及二聚体加成反应的反应路径,第二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文集 ,1988年
  • 109. 乙炔与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二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文集 ,1988年
  • 110. 三种嘧啶碱及其异构化产物的MOMNDO理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1988年
  • 111. 化学反应的IRC方法,国际量子化学 杂志 ,1988年
  • 112. 胆碱脂酶催化剂中的轨迹定向问题,催化学报,1987年
  • 专利:
  • 双核酞菁钴砜脱硫脱氰催化剂的生产方法 2003-03-19
暂停信息维护